第6章 学英语的出路,绝不只是炒饭(2/3)
图。
他的大脑,如同一台最顶级的超级计算机,疯狂地吸收、解析、建模。
“原来如此,所谓的‘时态’,不过是时间轴上不同节点的动词形态标记……”
“‘三大从句’,本质上就是将一个句子降维,充当另一个句子中的某个‘零件’,名词性从句是‘核心零件’,定语从句是‘修饰零件’,状语从句则是‘附加零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介词和连词,就是连接这些零件的‘螺丝’与‘焊点’……”
一个个独立的语法知识点,被他迅速地拆解、重构,最终完美地融入到一个宏大而清晰的逻辑框架之中。
他的脑海里,一座名为“英语语法”的宏伟大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从地基到主梁,再到每一个房间的隔断,都构建得无比精准,无比牢固。
当时钟的指针悄然划过十一点三十分,陈启明关闭了最后一个参考视频。
仅仅一个多小时,高中阶段乃至大学英语四六级所涉及的全部语法框架,已经被他彻底洞悉,融会贯通!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觉。
就在今夜之前,英语对于这具身体的记忆来说,还是一片充满迷雾的沼泽,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像是随机漂浮的烂泥,毫无规律可言。
而现在,当陈启明再看一段英文时,感觉已经截然不同。
他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能够瞬间洞穿句子的表象,看透其内在的骨架结构。
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枝叶,哪里是连接件,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他现在所欠缺的,不再是理解语言规则的“大脑”,而是填充这座宏伟宫殿的“血肉”——词汇。
“词汇……”陈启明靠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微微蹙起。
这确实是个难题。
“逆天悟性”能让他洞悉万事万物的底层逻辑,却无法凭空赋予他记忆。
单词,本质上是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独立的“信息压缩包”,其发音、拼写、含义,更多依赖于机械记忆,而非逻辑推理。
这恰恰是眼下这具身体最薄弱的环节。
“抱着一本3500词汇书死记硬背?效率太低,时间也绝对来不及了。
”他第一时间就否决了这种最低效的蛮干方法。
作为一名前世顶尖的科学家,他最擅长的,就是信息处理的艺术。
面对海量的词汇信息,他要做的不是被动地填鸭式接收,而是主动出击,建立一套高效、立体、多维度的记忆系统。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仅仅几秒钟,一套被他命名为“立体化词汇攻略”的方案便已然成型!
第一层,逻辑骨架——词源学解析法!
“英语单词并非孤立的符号,它们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每一个词根、词缀,都蕴含着其最原始的基因密码!”
陈启明立刻在网上调出高中核心3500词表,但他看的不是中文释义,而是每个单词的词源构成!
在“逆天悟性”的加持下,他的大脑瞬间化为一台超高速的语言解码器。
当他看到单词“inspect”(检查)时,思维瞬间穿透表象!
“in-,词缀,意为‘向内’。
”
“spect,词根,源自拉丁语,意为‘看’。
”
“组合起来,‘向内看’,引申为检查、视察。
逻辑完美闭环!”
下一秒,他的思维网络被彻底激活,如同黑暗中瞬间点亮了一整片璀璨的星图!
以“spect”为核心,无数相关的词汇自动链接、浮现:
respect(re-反复,反复看你,表示尊敬)
prospect(pro-向前,向前看,代表前景、展望)
suspect(su-在下面,在下面偷偷地看,即为怀疑)
spectacle(名词后缀,值得看的东西,引申为场面、奇观,复数形式spectacles则指眼镜)
一个词根,就如同一位“族长”,为他牵引出了一个庞大的“词汇家族”!这不再是1+1+1的线性记忆,而是1xN的指数级扩张!他不是在背单词,他是在破译这门语言的“造词法”,是在洞悉它演化的底层逻辑!
第二层,秩序宫殿——分类归纳与记忆宫殿法!
当然,逻辑无法覆盖所有单词,尤其是那些简单、基础、无明显词根的词汇。
对此,陈启明启动了他的第二套系统。
他将整个词汇表彻底打散,然后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重新归类。
所有关于“学校”的词汇(classroom,textbook,blackboard,exam,homework…)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