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补天缘起(1/3)
会议结束后,陈远的新权限很快在个人终端上激活。
除了更高等级的资料库访问权,一个名为《“补天计划”全背景及起源纪要-“基石”权限可阅》的加密文件,出现在他的档案列表顶端。
他没有立刻返回安全屋,而是走进了基地的中央图书馆——一个拥有穹顶式投影、藏书(包括实体和电子)浩如烟海的空间。
他找了一个安静的隔间,调暗灯光,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文件。
文档的开头,并非冰冷的官方报告格式,而是一段手写体的扫描引言,笔迹苍劲而熟悉,属于周觉明教授:
“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终极规律时,我们也在凝视着自身的命运。
文明之于宇宙,或如萤火,转瞬即逝;或如星芒,绵延永续。
‘补天’非为逆天,实为循道而行,为文明之火,争一隙永续之机。
”
陈远屏息凝神,继续向下翻阅。
第一部分:理论的曙光-从“大过滤器”到“文明熵增”
文件首先回顾了上个世纪以来,科学界关于“费米悖论”和“大过滤器”假说的讨论。
为什么宇宙如此寂静?是否存在某个阶段,几乎所有智慧文明都无法跨越,从而导致其在宇宙舞台上昙花一现?
传统的猜想包括行星环境剧变、小行星撞击、伽马射线暴等外部因素。
但“补天计划”的理论基石,源自周觉明团队一个更为深刻的内部推论:“文明自我毁灭过滤器”。
该理论认为,随着智慧文明的技术指数级增长,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内部能量(矛盾)的积累也会同步暴增,最终导致系统内“熵”达到临界点。
这种“文明熵增”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全球性核战争。
核战不仅带来直接的物理毁灭,其引发的“核冬天”、生态崩溃、秩序瓦解,将彻底掐断文明延续的命脉,使其几乎不可能恢复到工业时代水平,从而被永远过滤在星空之外。
文件展示了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数据模拟:
自核武器诞生以来,人类曾至少十七次无限接近于全面核战争的边缘,其中几次险情远超公众所知,仅凭极其偶然的因素(如某个低级军官的理性判断、某个雷达系统的误报被及时纠正)才得以幸免。
模型预测,按照当前全球核武库分布、地缘政治紧张趋势及误判概率计算,在未来五十年内,爆发至少一场区域性核冲突的概率高达68%;而区域性核冲突升级为全球核浩劫的概率,也达到了惊人的31%。
更深远的研究指出,核毁灭只是“文明熵增”的终极体现之一。
生物工程失控、强人工智能叛乱、纳米科技滥用等,都可能成为触发“过滤器”的扳机。
但核武器,因其技术相对“成熟”、扩散难以完全遏制、决策链条存在不确定性,依然是当前时代最直接、最迫近的威胁。
“我们就像坐在一个堆满了炸药桶的房间里,”文件中引用了某位已退役战略高官的比喻,“而房间的钥匙,分散在几十个情绪不稳定、且彼此猜忌的人手中。
我们依赖的不是系统的安全,而是持续的、脆弱的幸运。
”幸运,在宇宙尺度上,是最不可靠的资源。
第二部分:东方的启示-“无量量劫”的现代诠释
陈远看到这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