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一把步枪:部落的划时代武器(1/3)
枪托的桐油光泽还未完全干透,林砚已将兽皮卷铺在了制炼炉旁的石桌上。
上面用炭笔勾勒着枪机与扳机的联动结构图:扳机扣动带动击锤,击锤撞击火帽引燃火药,火药燃气推动弹丸射出——这是步枪的“心脏”与“神经”,也是最后一道,亦是最关键的难关。
广场上,五根合格的枪管与打磨好的枪托静静相对,族人们的目光里满是期待,却也藏着一丝忐忑。
“枪机得能‘闭锁’,不然火药燃气会从后面漏出来,伤到人。
”林砚指着图纸上的“枪机闭锁面”,指尖划过炭笔线条,“还要能‘退壳’,打完一发弹丸,得把空弹壳退出来才能装下一发。
这两个动作要靠扳机和击锤联动完成,差一丝一毫都不行。
”
阿瘸子凑在图纸前,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能看懂锻造的纹路、打磨的弧度,却对这种“联动结构”毫无头绪:“这零件比枪管的凹槽还精细,铁料要磨得像兽骨针一样尖,还得能灵活转动,怎么造啊?”
“用‘精锻’加‘细磨’。
”林砚从石盒里取出一块提纯后的镜铁料,“先把铁料锻造成粗坯,再用钨石锉刀一点点磨,最后用细砂纸抛光。
赤箭族的木工擅长打磨木件,石肤族的工匠擅长锻造铁件,咱们两族联手,肯定能成。
”
分工瞬间明确:石肤族工匠负责锻造枪机、击锤、扳机的粗坯,阿瘸子亲自把关火候与锻打力度;赤箭族木工负责精细打磨,老木工阿树带着两个徒弟,用不同粗细的钨石锉刀处理零件细节;林砚则全程指导,对照图纸校准每个零件的尺寸,确保联动部位严丝合缝。
锻造枪机粗坯的难度远超想象。
枪机上的“闭锁凸笋”只有指甲盖大小,既要突出能卡住枪管尾部,又不能影响枪机滑动。
阿瘸子将小块镜铁料放进制炼炉,特意将炉温调低——温度稍低,铁料韧性更好,锻打时不易崩裂。
他用特制的小铁锤,对着烧软的铁料轻轻敲击,每一下都像在雕刻艺术品,汗珠顺着下巴滴落在灼热的铁砧上,瞬间蒸发成白烟。
“左边再凸一点,差半厘!”林砚蹲在一旁,手里拿着石尺反复测量,“凸笋太高会卡住,太低锁不住,必须精准。
”
阿瘸子点点头,屏住呼吸,铁锤落下的力度又轻了几分。
连续三次加热、三次锻打后,枪机粗坯终于成型,闭锁凸笋的高度、厚度都刚好符合图纸要求。
当他用铁钳夹起粗坯放进水里冷却时,手都忍不住微微发抖——这小小的铁件,耗费了他整整一个上午的精力。
精细打磨的活儿更考验耐心。
阿树拿着最细的钨石锉刀,对着枪机上的滑槽一点点打磨。
滑槽宽仅一分,深半分,必须打磨得光滑平整,才能让枪机顺畅滑动。
他的眼睛几乎贴在零件上,锉刀移动的速度比蜗牛还慢,每隔一会儿就用手指摸一下滑槽表面,感受是否有凸起。
“这比磨箭头难十倍!”阿树擦了擦眼睛,“箭头磨偏了能凑合用,这滑槽差一丝就滑不动。
”
三天时间里,广场上几乎听不到喧哗,只有制炼炉的“噼啪”声、铁锤的轻敲声和锉刀的“沙沙”声。
族人们路过时都放轻脚步,生怕打扰到工匠们。
拓主动承担了巡逻和狩猎的任务,确保没人打扰研发;青叶带着青藤族的人送来新鲜的野果和兽肉,还特意熬了提神的草药汤;娅则给工匠们缝了厚实的兽皮手套,防止打磨时被铁屑划伤手。
第五天清晨,最后一个零件——击锤的弹簧片终于打磨完成。
这根薄薄的铁片要能在击锤撞击后迅速回弹,既要柔韧又要有足够的弹力。
阿瘸子试验了十几次,才找到最合适的厚度和弧度:“这弹簧片烧红后要立刻放进冷水里‘淬火’,再放进温水里‘回火’,这样韧性才够。
”
组装工作在正午开始。
林砚将所有零件整齐地摆放在石桌上:枪机、击锤、扳机、弹簧片、火帽底座,还有之前做好的枪管和枪托。
族人们围在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