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双星系统之舞。(2/3)
曾经是两颗恒星,一颗质量较大(我们称之为原生天狼星B),一颗质量较小(就是现在的天狼星A)。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那颗质量较大的恒星,寿命远比质量较小的要短。
”
我调动数据库,在我们面前模拟出天狼星系统可能的演化历程。
全息影像中,两颗年轻的恒星在引力的束缚下相互绕转。
“在大约一亿两千万年到一亿五千万年前,”我继续讲解,“那颗质量更大的原生天狼星B,率先耗尽了核心的氢燃料,进入了红巨星阶段。
它的体积急剧膨胀,如果它当时是单颗恒星,可能会抛射出行星状星云,留下一颗白矮星核心。
但在这里,因为它有一个非常靠近的伴星——天狼星A,事情就变得复杂而戏剧性了。
”
影像中,代表原生B星的球体迅速膨胀,其外层物质甚至突破了自身的洛希瓣(RocheLobe),被天狼星A的强大引力拉扯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双星系统中,当一颗恒星演化到红巨星阶段,体积膨胀到一定程度,其外层物质会被伴星的引力吸积过去。
”水恒看着模拟,喃喃自语,“这就是质量转移(MassTransfer)。
”
“非常正确!”我赞许道,“大量的物质从原生B星流向天狼星A。
这个过程极大地改变了双方的命运。
天狼星A因为获得了大量额外的物质,‘增肥’成功,变得比它原本应有的质量更大、也更明亮。
而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狼星A如此耀眼的原因之一——它‘窃取’了同伴的生命物质。
”
傅老意味深长地说:“宇宙中看来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份‘礼物’改变了接收者,也彻底摧毁了赠与者。
”
“是的,博文。
”我指向模拟影像,“对于原生B星来说,这种大规模的质量流失是致命的。
它过早地剥离了大部分外层包层,露出了内部已经停止核聚变的氦核。
这个核心失去了外部压力,急剧收缩,密度变得极高,最终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颗白矮星——天狼星B。
”
影像定格在现在的情景:明亮的A星与微小但质量巨大的B星,在引力作用下稳定地绕转。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恒总结道,“是一个‘窃贼’和一个‘受害者’的幽灵,在引力作用下跳着一支永恒的舞蹈。
”
“很形象的比喻。
”我笑道,“而且,这支舞蹈的节奏非常快。
由于它们距离很近,相互的引力很强,天狼星A和B的轨道周期大约只有50.1地球年。
也就是说,每隔50年,它们就会完成一次相互绕转。
相比之下,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一周动辄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
”
“50年一圈……”傅老若有所思,“在宇宙尺度上,这真是一支快节奏的华尔兹。
”
我们三人静静地注视着窗外。
在精密仪器的辅助下,我们甚至能隐约感受到那种引力的牵引。
耀眼的天狼星A和它那幽灵般的、密度极高的伴侣,在虚空中沿着精确的椭圆轨道运行。
A星的光芒试图淹没一切,但B星以其不可思议的密度,产生着虽然看不见却切实存在的引力影响,仿佛一个沉默而有力的舞伴,引导着甚至支配着这场舞蹈的节奏。
这是一场光与影、质量与密度、新生与死亡的对抗与和谐。
“白矮星……它还会继续演化吗?”水恒问道,“它最终的命运是什么?”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一种终点站。
”我解释道,“它已经没有核聚变反应来产生能量,它的光芒来自于残留热量的缓慢释放。
在漫长的岁月里(远超宇宙目前的年龄),它会逐渐冷却,从现在的白色(表面温度约K,比A星还热!只是表面积太小,总亮度低),慢慢变成黄色、红色,最终熄灭,成为一颗看不见的黑矮星(BlackDwarf)。
不过,那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目前宇宙中可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黑矮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