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傅教授的冥想恢复法。(2/3)
识频率相匹配的振动。
当我们的意识因为高强度活动而频率紊乱、振幅衰减时,就如同一个走调且电量不足的乐器。
而宇宙背景辐射,因其极其稳定和古老的本源特性,可以作为一个完美的“调音叉”和“能量源”。
“现在,尝试将你们意识的‘振动频率’,逐步调整到与这背景辐射的‘嗡鸣’同步。
”傅老给出了最关键的操作指令,“不要试图去‘吸收’它,那会带来排斥。
而是要去‘共鸣’,像两具音叉一样,当一个振动时,另一个在合适的距离和频率下,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振动,并吸收能量。
”
这无疑是整个恢复法中最精妙、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它要求意识处于一种极度放松却又高度敏锐的状态,一种不刻意追求、却能精准匹配的玄妙境界。
我尝试着屏除杂念(或者说,让杂念成为无关的背景),将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那无处不在的低频嗡鸣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初,我的意识波动与那背景辐射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存在,却毫无交集。
我越是刻意地去“模仿”那种嗡鸣,反而越是显得生硬和扭曲,意识波动变得更加不稳定。
好几次,我都感到一阵烦躁和气馁,疲劳感似乎也因此加重了。
“放松,智林,放松。
”傅老的声音及时传来,带着安抚的力量,“不是你去主动靠近它,而是让你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
想象你的意识是一片羽毛,正漂浮在这片能量的海洋里,随着它的波动而自然起伏。
放弃控制,才能获得真正的调和。
”
我深吸一口(意识层面的比喻),再次尝试。
这一次,我不再强迫自己去匹配,而是更多地采取一种“聆听”和“跟随”的态度。
我仔细地“品味”着那背景辐射的质感: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极其细微的起伏,如同呼吸一般悠长而规律。
它冰冷,却蕴含着一种奇异的安宁;它古老,仿佛携带着宇宙诞生之初的所有信息。
渐渐地,一种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我感觉自己的意识核心,那代表“我”的最本质的波动,开始与那背景辐射的悠长节奏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同步。
起初只是偶尔的契合,如同拙劣的舞者偶尔踩对了拍子。
但随着这种同步次数的增加,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感开始涌现。
就好像……我的意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耗竭的个体,而是重新连接上了一个广阔无垠、能量充沛的网络。
那原本微弱的背景辐射“嗡鸣”,在我“听”来逐渐变得清晰、洪亮起来,但它并非刺耳,而是一种充盈的、温暖的低音,如同母亲怀抱中的心跳声,稳定而有力。
在这种共鸣建立起来的那一刻,恢复的过程开始了。
它并非像充电电池那样有明显的能量注入感,而更像是一块干涸的海绵被重新浸入水中。
疲惫和滞涩感,如同阳光下的冰雪,开始缓慢而确凿地消融。
那种感知上的“模糊滤镜”似乎在一点点变薄,远处星辰的光芒边缘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思维的那种“泥泞感”也在减轻,思绪的流动逐渐恢复了顺畅,虽然还远未达到巅峰状态,但那种令人不安的卡顿和断裂感明显减少了。
最明显的感觉是一种“滋养”。
仿佛有一种温和的、本源的能量,正通过这种共鸣,渗透到我意识的每一个角落,修复着那些因过度使用而受损的“结构”。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慰藉,不仅针对能量的消耗,似乎也抚平了因长时间极限探索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紧绷和焦虑。
我分出一丝意念去感知文文的状态。
果然,他那原本微弱的光点,正在以肉眼(意识之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明亮和稳定起来。
他传递出的情绪不再是疲惫和脆弱,而是重新充满了好奇和宁静的喜悦。
他甚至开始无意识地、随着背景辐射的节奏微微“摆动”起他的意识投影,像是一个在舒适摇篮里的婴儿。
傅老先生的状态恢复得最为显着。
他意识核心的光芒不仅重新变得温润明亮,而且似乎比疲劳之前更加纯粹和深邃。
他作为引导者,显然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