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陈年旧事(1/3)
“严安,替老夫送一送萧贤侄!”严寒满意地点头,
萧政又一次施礼,“世伯先歇着,小侄先告退!”
望着萧政离开的身影,严寒心中暗自思虑:
“萧政不愧是萧碧海的孩子,既然青云堂已解散,老夫便不再提起当年之事,当年萧碧海手下之人还在吗?十年前萧碧海遭神秘人毒手,萧家产业并未落入他人之手,由明转暗,萧碧海的管家萧天方完全继承萧家产业,日后对于萧政能帮便多帮衬一些!”
严安笑着回到后院凉亭,低声说道,“老爷!老爷!萧公子风趣幽默,今日所赠茶盏宜珍藏!”
严寒不耐烦地摆手,“快收好!肃王殿下一直爱才惜才,待回到京城,此物可敬献给肃王殿下!本官虽清廉,依然爱才,萧政这小子,颇有才华,需要打磨历练方能成才。
”
“萧公子出身于商贾之家,并未沾惹市侩之气,甚是难得。
”
严寒坐在石桌前,端起热茶喝了一口,“萧家祖上也算世家,近百年才没落,萧碧海提长枪入伍跟随大军戍边,本该封官拜将,恰赶上青云堂解散,甚为可惜。
此事已报给肃王殿下,肃王殿下还未回信。
”
严寒曾是萧碧海的至交好友,自然对萧碧海的独子爱护有加,此次在颍州巡视,曾暗中示意颍州刺史关照萧家一二,听到萧政被诬入狱,急急忙忙赶到刺史府要巡察颍州牢狱,只为搭救萧政出牢狱。
萧政并不是没有起疑,刚离开城北驿站,坐在马车上,回想着今日和严寒相见的每一幕,总感觉严寒对他不一般,心中仍有几分疑惑,“家父当年只是一名商贾,为何能结交朝中权贵?待到颍州安定下来,定要查明此事。
萧宅在颍州城是数一数二的豪宅,颍州从都督、折冲都尉,到校尉,从刺史到参军,没人敢来萧宅闹事。
这些事情甚为怪异,定和家父的身份有关,一定要查清这件事。
”
萧政轻轻地撩开马车帐幔,瞧着街市上的行人,低声问,“阿鸣,你在萧宅已有多年,可知阿爷是否曾在边军任职?”
胡鸣驾着马车不知如何回答,“少爷,小人并不知此事,此事可向方叔问询一番。
”
萧政自知从胡鸣口中问不出,只好作罢,“直接回家!”
胡鸣一人驾着马车,一路上避让行人,比平日里晚了一刻钟。
萧政一步步走下马车,抬头瞧着萧宅大门,大步迈进去,转身瞧着胡鸣,“快到午时,把午食送到家父书房,本少爷在家父书房读书。
”
胡鸣回应一声“遵令”,这一声更令萧政起疑,在边城颍州,在金霞关边军,只有从军入伍的兵士才如此说话,萧宅管家萧天方,一众仆人,到底都是何种身份?
萧政走回到后院书房,这里是萧碧海的书房,后排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沓书,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环视书房一圈,并未发现异常,站起身走到书架前,书架中间有两个白瓷瓶,“田石元的书房没有密室,家父的书房也没有密室,家父的身份真是一介商贾,在大荣,商贾的身份最为低贱,被人瞧不起。
若查不到只能作罢。
”
萧政将双手搭在两个白瓷瓶上,一手一个,倏忽间一双手同时转动,书架后排露出一个隐秘的密室。
“还真有密室!”
萧政轻摇折扇慢步走进密室,整个密室并没有珍奇异宝,只有十几副挂着的银铠甲,还有长枪,横刀,长剑,一个大箱中有若干手牌,一份萧碧海的官凭,一个银色方形手牌上背面刻着一行字:
萧碧海颍州折冲左果毅都尉景平四年
手牌正面刻着另一行字:大荣青云堂颍州执事
还有一个银色手牌,其背面刻着一行字:萧天方颍州折冲骁骑校尉景平四年
放下两块手牌那一刻,萧政突然意识到一件可怕的事,“景平是先皇-太宗皇帝的年号,太十年前陛下强行解散青云堂,怕是一场杀戮,青云堂的兄弟皆被杀死,侥幸躲过一劫的人只能苟活。
”
萧政用手抚摸一件银铠甲,看着这些落满灰尘的铠甲和兵器,收起独属于萧碧海的银色手牌,随手打开另一个大箱子,箱中全是一沓沓账本,这些账本全是青云堂的账本。
还有一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