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娶武则天(2/3)
论,只怕立刻就会引起更深的忌惮。
李贞脸上立刻露出惶恐和为难交织的表情,连连摆手:“皇兄可莫要取笑臣弟了!臣弟那点墨水,自己还不知道吗?往日不过是年少轻狂,胡言乱语罢了。
这朝局天下,有皇兄这般英明神武的君主,还有长孙司空(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那些老成谋国的重臣操心就够了。
臣弟……臣弟就想着,能不能求皇兄个恩典……”
他恰到好处地停顿,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混合着讨好和期待的光芒,像一个向兄长讨要玩具的孩子。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是更深的探究:“哦?什么恩典?但说无妨。
”他身体微微前倾,似乎被勾起了兴趣。
这与他预想中的对话走向完全不同。
李贞搓了搓手,做出有些难以启齿的模样,压低声音:“臣弟……臣弟就是想……能不能求皇兄,把臣弟的封邑往江南那边挪一挪?或者……赏个富庶点的州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也知道,长安居,大不易啊……王府开销大,臣弟又没什么进项,就指着那点俸禄和封邑的产出,实在是……捉襟见肘。
”他哭穷哭得情真意切,仿佛真的被钱袋子逼得走投无路了。
李治愣住了。
他设想过李贞可能表忠心,可能谈抱负,甚至可能隐晦地表达不满,却万万没想到,对方开口竟然是讨要封地和钱财!
这完全坐实了李贞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形象。
一时间,李治心中那块关于八弟的巨石,似乎松动了大半。
一个只爱钱财美色的王爷,能有什么威胁?
他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带着几分戏谑和作为兄长的“无奈”:“你呀!真是……让朕说你什么好!堂堂亲王,整天就惦记着这些黄白之物?放心,朕不会亏待自家兄弟。
待朝局稳定些,朕会酌情考虑。
”
“臣弟谢皇兄隆恩!”李贞立刻“喜笑颜开”,仿佛得了天大的好处,那副没出息的样子,让侍立在李治身后的老宦官都忍不住微微撇嘴。
轻松的氛围只维持了片刻。
李治似乎无意间换了个更舒适的坐姿,目光投向窗外,语气变得有些飘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李贞倾诉:“说起来……父皇龙驭上宾,诸多事宜都需料理。
有些事……着实让朕为难。
”
李贞心中一动,知道正题要来了。
他配合地露出关切的神情:“皇兄有何难处?臣弟虽愚钝,若能替皇兄分忧,万死不辞!”态度恭顺无比。
李治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案上的一方和田玉镇纸,那是太宗生前常用之物。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显露出真实的烦恼:“便是关于……感业寺那边。
”
感业寺!李贞的心脏猛地一跳,但脸上依旧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困惑:“感业寺?是先帝那些……太妃、才人们清修的地方?那边出了何事?”
李治瞥了李贞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些什么,但只看到纯粹的“无知”和“好奇”。
他斟酌着词句,声音压得更低:“先帝嫔妃,按制需出家或居于别宫。
其中……有位武才人,年纪尚轻,朕……朕念其无辜,不忍其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但若将其接回宫中安置,又恐天下士大夫非议,言朕……有违礼法。
着实是进退两难。
”
他说得含糊,但李贞凭借现代心理学知识和对历史的了解,瞬间洞穿了李治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
对武媚娘强烈的占有欲和情愫(深层渴求:掌控与满足),对士大夫清议和礼法约束的忌惮(恐惧:失去道德合法性和朝臣支持),以及作为新君希望展现仁德形象却又束手束脚的焦虑(表层目标:稳固皇权)。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既能进一步消除李治戒心,又能为自己谋取一个关键棋子的天赐良机!风险极大,但收益……不可估量。
李贞脸上先是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即浮现出一种男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略带猥琐的笑意,他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用一种仿佛为兄长出谋划策的语气说道:“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