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剑庐温养窥天冲 执事堂前起风波(2/3)
碎屑收入玉盒,青云剑在起身时顺势出鞘,金芒与星火在梧桐叶上划出半道圆弧。
这是他新悟的“落英式”,将“流影剑”的灵动与“星河归流”的螺旋劲融于一炉,需联动鱼际、阳溪、合谷三穴,剑招过处,落叶齐齐向外侧旋飞,露出地面刻着的窍穴图谱。
“这招比在灵犀泽时更圆融了。
”林修的长剑突然与青云剑相交,青色灵气在两剑之间凝成气团,“秦执事说,你的无序窍穴网络虽异于常理,却暗合‘万窍共鸣’的雏形。
”他压低声音,“但执法堂的李长老不这么认为,楚峰回去后咬定你偷了玄龟王的内丹。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过剑庐的“听雨廊”时,两侧的剑碑引起了石凡的注意。
这些记载着青云剑宗绝学的石碑上,最近多了些新的刻痕——东侧是楚峰的“缠丝式”,虽仍带着雷电窍穴的残留,却比之前滞涩了许多;西侧是新入门弟子的“裂空式”,轨迹歪斜,显然尚未掌握肩井穴的发力诀窍;最醒目的是中央那道,刻痕深浅不一,正是他自己的“落英式”,金火交织的灵气残留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石师弟这手‘落英式’,倒有几分铁剑翁的风骨。
”执法堂的刘师兄从碑后转出,通脉境七重的灵气在周身凝成淡金色的罡气,“李长老让你过会儿去趟执法堂,说说灵脉珠的来历。
”这位以公正着称的执事目光落在石凡的天冲穴位置,“听说你快开第十二窍了?”
“还在温养。
”石凡的青云剑轻轻归鞘,“灵脉珠是玄龟王守护的地脉精华,并非内丹。
”
“楚峰却说那是你用邪术逼出的玄龟内丹。
”刘师兄的铁尺在剑碑上轻敲,“他还说你在灵犀泽用了黑风谷的‘噬灵术’,导致马坤师兄至今昏迷。
”
石凡的天窍微微发热,十二处窍穴的灵气同时绷紧。
他能“感知”到刘师兄话里的试探,这位执法堂执事的四十处窍穴中,有七处属于“辨真穴”,对谎言的灵气波动格外敏感。
这种感知在灵犀泽的灵气滋养后变得更加敏锐,甚至能隐约“看”到对方气血中夹杂的担忧——显然刘师兄并不完全相信楚峰的说辞。
“前院有弟子在演武。
”林修突然指向廊外,红色的灵气光带在演武场中央炸开,“是楚峰的堂弟楚雷,据说刚突破通脉境三重,正用‘缠丝式’挑战内门弟子。
”
石凡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个身着红衣的少年正用长剑缠住对手的手腕,红色光带如蛇般游走,正是“惊雷三十六式”的基础招式。
这少年的十七处窍穴联动虽流畅,却在最后发力时出现滞涩,显然是刻意模仿楚峰的发力方式,却忽略了自身气血的特性。
“拔苗助长。
”刘师兄的铁尺在剑碑上划出警示纹,“楚家子弟总爱急于求成,楚雷的‘曲池穴’尚未稳固,强行练‘缠丝式’,不出三月就得伤经脉。
”他看向石凡,“你比他们懂窍穴,这是好事,但也容易招人嫉恨。
”
到前院时,孙默长老正与秦执事围着灵脉珠讨论。
这颗淡蓝色的珠子被置于青玉盘中,周围布着“聚灵阵”,地脉灵气如细流般汇入其中,在盘沿凝成层薄薄的水膜。
孙默长老的手指在珠面上轻轻拂过,通脉境九重的灵气让珠子表面浮现出三十处窍穴的虚影。
“确实是地脉精华,不是内丹。
”孙默长老的丹火在指尖跳动,“里面的灵气纯度相当于百年灵髓,正好用来炼制‘通窍丹’。
”他看向石凡,“你在灵犀泽开启第十二窍的话,这珠子分你三成。
”
“弟子想先用它温养天冲穴。
”石凡的指尖在珠面上轻轻一点,金芒与珠内的蓝色灵气碰撞,激起细小的光纹,“铁剑翁的注解上说,地脉精华需与自身灵气共振七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
秦执事的铁剑突然在盘沿划出圈青色弧线,通脉境八重的灵气将珠子托起:“我带你去‘地脉室’,那里的灵脉节点能增强共振效果。
”他突然话锋一转,“但你要答应我,七日之后,必须与楚雷比一场。
”
地脉室位于通脉阁地下,四壁镶嵌着能引动灵气的“玄黄石”。
秦执事将灵脉珠固定在中央的石台上,通脉境八重的灵气注入石壁,让整个房间的灵气浓度瞬间提升了数倍。
石凡盘坐在石台旁,能清晰感觉到天冲穴的气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