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宗主召见识璞玉 剑途初展遇知音(1/3)
青云剑宗主峰的“望岳殿”外,两株千年古柏的枝叶在风中轻响。
石凡握着青云剑的剑柄,通脉境一重的灵气在窍穴中平稳流转,天冲穴与其他窍穴的共鸣已臻完美。
三日来在剑庐的苦修没有白费,“落英式”的轨迹又凝练了三分,金芒与星火交织时,已能在青石地面留下半寸深的剑痕,而他暗中推演的“星河归流”雏形,也在无序窍穴网络中渐显脉络。
“石师弟,随我来吧。
”执法堂的刘师兄站在殿门左侧,通脉境七重的灵气让他的衣袍泛着淡青锋芒,肩臂处隐约可见手太阴肺经的窍穴流转轨迹,“宗主正在里面等你,还有几位长老也在。
”他腰间长剑的剑鞘上,“中府穴”与“云门穴”的联动纹路正随着呼吸轻轻发亮,“听说你在灵犀泽用自创剑招斩了三十条腐心藤?李长老特意把你的剑招图谱呈给了宗主,说你这路子虽不循常理,却有独到之处。
”
望岳殿内的白玉地砖泛着温润的光,十二根盘龙柱上刻满了青云剑宗的上乘剑招。
殿中央的檀木长案后,坐着位身着青灰色道袍的老者,面容清癯,双目如潭,正是青云剑宗宗主——凝元境巅峰的赵玄真人。
他左手边坐着孙默长老(凝元境后期),右手边则是位陌生的紫袍修士,周身萦绕着若有若无的剑意,正是掌管藏剑楼的魏沧长老,其剑气中既有“青云十二窍剑诀”特有的穿透锐劲,又带着几分罕见的厚重,显然是将肺经窍穴与其他经脉融会贯通的结果。
“石凡,见过宗主,见过各位长老。
”石凡拱手行礼,通脉境一重的灵气顺着经脉下沉,将姿态放得极低。
他能“感知”到殿内七道气息各有特色:赵玄真人的灵气如深潭静水,却暗藏肺经十二窍的完整韵律;魏沧长老的剑气兼具穿透与沉凝,明显融合了其他流派的精髓;还有位长老的气息偏向灼热,显然主修的是宗门另一分支“离火诀”。
赵玄真人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每一次落点都与殿内的灵脉产生共鸣:“秦执事说你在三个月内连开十二窍,还自创了‘落英式’?”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指尖划过案上的剑谱,“我宗‘青云十二窍剑诀’需按序开启手太阴肺经十二窍,中府穴主穿透、侠白穴主腐蚀,循序渐进方能成就剑气根基。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温和,“但我宗从不强求千人一面,修行之路本就该各展所长,你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创出独特剑招,已是难得。
”
魏沧长老突然开口,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藏剑楼三楼藏着七十二套宗门认可的功法,‘青云十二窍剑诀’只是最易入门的一种。
”他取出一卷竹简放在案上,通脉境巅峰的灵气顺着指尖溢出,在竹简周围凝成淡青色的光纹,清晰展现出“云门穴”与“天府穴”的联动轨迹,“这是铁剑翁晚年注解的‘肺经变通图’,他虽未创过‘星河归流’这类剑招,却提出过‘万窍共鸣不拘经脉’的理念,与你如今的探索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
石凡接过竹简,指尖触及竹片的刹那,通脉境一重的灵气突然共鸣。
竹简上的朱笔批注竟与他“落英式”的变招轨迹隐隐相合,尤其是那句“肺经主锐,他经主变,锐变相生方得剑髓”,恰好点出了他近日完善“星河归流”时悟到的剑理。
天冲穴的灵气微微震颤,与竹简中残留的肺经窍穴灵气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有点意思。
”魏沧长老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青云十二窍剑诀’练到第三重,需‘尺泽穴’与‘孔最穴’联动才能生出腐蚀剑气,你竟能凭天冲穴与鱼际穴的无序共鸣,模拟出相似的效果。
”他看向赵玄真人,指尖在案上划出复杂的窍穴图谱,“宗主请看,他的气脉虽不循肺经,却暗合‘锐中藏变’的至理,这正是我宗鼓励的‘百花齐放’。
”
孙默长老抚着胡须,丹火在指尖跳跃:“他的天冲穴与常人不同,能同时连接三条经络,这也是‘落英式’兼具穿透与爆发的原因。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离火诀’的入门心法,需开启心包经‘劳宫穴’,与你当前窍穴颇为契合,或许能给你完善‘星河归流’提供些启发。
我宗向来主张,肺经开窍者可修剑诀,心经敏锐者可修遁术,不必拘泥一格。
”
赵玄真人突然起身,青灰色道袍无风自动,凝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