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石屋前的十年与前路(3/3)
部落首领之位,由飞接任,成为部落第二任首领;
2.狩猎队将扩容至一千人,后续将深入陌生地带,开辟新的生存疆域。
紧随其后,诸般配套措施也接连发布:从工坊的工具革新规划,到农阁的新粮种试种计划,再到书院的学子外派安排……桩桩件件都透着一股“动起来”的劲头。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是临时起意的调整,而是李念早有筹谋的第二步计划——人类世界里,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规划,就这么带着几分粗糙的真挚,摆在了念部落所有人面前。
没人知道,这份规划的背后,藏着李念多少考量。
最核心的,便是那部支撑部落武学的《武经》。
当初推演时,他只写到宗师境界,往后的境界不过搭了个粗略框架。
他心里清楚,要填满这框架,绝不能只靠自己的悟性,更不能生搬硬套后世武学——过往的洪荒史里,人族从不缺天资妖孽之辈,可多少人最后困在金丹大道的门槛前,空有一身本事,却沦为他人积累功德的工具?一部真正适合人族、能让人族走得远的功法,比什么都重要。
更重要的是,李念不敢太“耀眼”。
这些年,他看似只是推动部落发展,实则悄悄截了不少机缘:太上教化人族的部分缘分,被传灯书院分走;人族三祖的机运,也被他借着节点悄悄撬动——燧人氏钻木取火后,他推动了火在烧制、烹饪上的深层应用;有巢氏教人族构木为巢,他便提前数年造出更稳固的木质石基屋;知生氏教人制衣,工阁出品的麻布、兽皮衣早已成了部落标配。
每一次推出新东西,李念都算准了节点:既不抢三祖的“名分”,不影响他们在人族心中的地位,又能实实在在推着人族往前迈一大步。
就像书院,传灯虽早于三祖的稷下书院,可他深知稷下书院汇聚的人族气运、三祖在人族中的影响力,都不是自己能比的——他本就喜欢藏拙,传灯书院能做“先行者”,便已足够。
连《武经》,他都故意对外说是“机缘所得”,绝口不提自创,怕的就是太出挑,引来了洪荒深处不该有的目光。
“苟道嘛,要那么耀眼干啥?”这是李念常挂在心里的话。
所以当他冒出“以钻研武学为借口,退居二线、隐居幕后”的念头时,便立刻紧锣密鼓地筹备:选飞接任——飞沉稳有勇,跟着他最久,能镇住部落;扩狩猎队——既为开辟新地,也为锻炼部落战力;连发展规划的每一条,都反复琢磨,确保自己退居后,部落仍能按部就班往前走。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如今的洪荒,人口基数远没到能支撑太上、元始成圣的地步,巫妖量劫虽已露苗头,烈度却还没到让双方互相消耗的程度——这正是他潜修的最好时机。
退居幕后,既能专心打磨《武经》,为族人留一条强根的路,又能避开未来可能到来的“关注”,毕竟部落发展越快,越容易被洪荒里的大能盯上。
晨光渐盛,李念站在石屋窗前,看着部落里因消息而忙碌起来的人们——飞正被各阁首领围着,有条不紊地安排事务;狩猎队的队员们已在清点武器,眼里满是对新疆域的期待。
他轻轻舒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蒲扇。
这一步,走对了。
潜修不是退缩,是为了将来能让人族,在洪荒的风浪里,站得更稳些。
喜欢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请大家收藏:()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