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落子无声(1/3)
周明华部长调研的肯定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榆林县“墩苗计划”的推进少了些阻力,多了些底气。
但李鸣风深知,政治上的暂时认可,远不如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更能稳固根基,也更能堵住悠悠之口。
他将目光投向了榆林县未来真正的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董国云对此全力支持,在书记办公会上明确指示:“开发区是榆林未来发展的头号工程!鸣风同志牵头,要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县委县政府所有资源,优先向开发区倾斜!”这把尚方宝剑,让李鸣风得以摆脱许多掣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开发区的蓝图绘制中。
开发区筹备组办公室灯火通明。
墙上挂着大幅的榆林县地图,几个区域被不同颜色的笔圈画着。
李鸣风、开发区筹备组组长吴启明(从市发改委挖来的干将),以及几名核心成员围在桌旁,讨论着规划草案。
“李主任,按照常规思路,开发区一期核心区应该选在靠近县城、交通便利的东南片区,拆迁成本相对低,基础设施接入也快。
”吴启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区域分析道。
李鸣风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榆林县西北角,一片相对偏远、目前以农田和低矮丘陵为主的区域——清河乡。
“这里,清河乡。
”李鸣风的手指坚定地点在地图上,“一期核心区,落在这里。
”
“这里?”吴启明和众人都愣住了。
清河乡离县城远,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大片土地需要征收,拆迁难度也不小,怎么看都不是最优选。
“李主任,这里……是不是太偏了?招商吸引力会大打折扣啊。
”吴启明委婉地提出质疑。
李鸣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现在看是偏,但未来,这里将是榆林的黄金宝地。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笔,画了一条虚拟的线,“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和省里的规划动向,未来五年内,省里规划的一条连接邻省的高铁干线,极有可能在清河乡附近设站!而且,这里靠近千湖市规划的绕城高速西延线接口。
”
前世记忆碎片清晰地浮现:这条高铁将在2009年动工,2012年左右通车,清河乡站是其中重要站点。
而千湖市的绕城高速西延,也将在2008年启动。
这些信息,在2005年还属于高度机密或尚在论证阶段。
“高铁?”吴启明倒吸一口凉气,眼中迸发出炙热的光芒,“李主任,您这消息……”
“来源可靠,但目前尚属内部讨论阶段。
”李鸣风语气笃定,“我们必须抢占先机!现在拿地成本低,提前布局基础设施,等高铁和高速的规划一公布,这里的地价和区位优势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到那时,我们再想拿地搞开发,成本会高得难以想象,而且会陷入与各路开发商的混战。
”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现在投入看似大,但这是战略投资!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园,而是一个集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物流枢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未来的榆林高新区,核心引擎就在清河乡!这步棋,必须下!”
吴启明等人被李鸣风描绘的宏伟蓝图和透露的“内幕”信息震撼了。
如果真如李鸣风所言,提前布局清河乡,那将是何等的前瞻和魄力!
“明白了,李主任!”吴启明再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