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破局之策(1/3)
县政府党组会上凝重的气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心头。
孙立强抛出的财政压力测算报告,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横亘在清河乡开发方案面前。
郑卫国紧锁的眉头和沉默的态度,让支持李鸣风的几位副县长也暂时噤声。
质疑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聚焦在李鸣风身上。
“孙副县长的担忧,很有道理。
”李鸣风迎着众人的目光,缓缓站起身,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慌乱,“开发区的建设,特别是选址清河乡这样基础薄弱的区域,前期投入巨大,财政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点,我们在规划之初就有充分预估。
”
他走到会议室前方,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清晰写下两个关键数字:8000万:孙立强报告中的一期核心区基础投入预估。
目前开发区账上的启动资金。
这赤裸裸的对比,让会场气氛更加压抑。
“但是!”李鸣风话锋一转,笔尖重重敲在白板上,“财政压力是困难,但绝不是我们放弃清河乡、选择保守路线的理由!东南片区看似投入少、见效快,但它的发展上限也低!无法承载我们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的雄心!清河乡虽然现在投入大,但它代表的是榆林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正能改变榆林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孙立强冷笑一声:“李主任,口号谁都会喊。
关键是怎么解决这八千万?难道让县财政砸锅卖铁?还是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
“当然不是靠压榨财政和老百姓!”李鸣风目光锐利地看向孙立强,随即转向郑卫国,“郑县长,各位领导,解决资金问题,不能只盯着县财政这一个口袋。
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投融资模式!”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深思熟虑的破局之策:土地生金,滚动开发:“清河乡核心区规划面积广阔,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次性投入完成所有土地收储和‘三通一平’。
我建议采取‘熟地出让、滚动开发’模式!集中力量,先期打造一个500亩左右的高标准启动区!完成这500亩的土地收储、平整和主干道、水电管网等核心基础设施配套。
然后,将这500亩‘熟地’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招拍挂!“启动区位于未来高铁站辐射核心圈,区位价值极高!按照目前周边县市类似区位工业用地价格保守估算,这500亩‘熟地’出让,至少可回收资金**3000万-4000万**!这笔钱,可以立刻投入到下一期更大规模的土地收储和配套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他刻意强调了“高铁站辐射核心圈”,再次强化其预期价值。
政策引资,杠杆撬动:“同时,我们要用足用好省市对欠发达地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我已经初步对接了省发改委、省商务厅。
省里对苏北地区产业升级有专项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市里也有配套政策。
我们可以打包申请‘开发区基础设施专项债’或‘产业引导基金’!初步预估,如果能争取到省市两级政策支持,至少可以解决2000万-3000万的缺口!”
PPP模式,引入活水。
“对于开发区内部道路、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具有一定收益性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探索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商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按约定分期支付服务费或给予一定年限的经营权。
这样既能缓解当期财政压力,又能引入专业力量,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