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釜底抽薪(2/3)
给个说法!”
临时县委常委会紧急召开。
董国云开门见山,将开发区专项资金被截留、启动区面临停摆的严峻形势摆上了桌面。
“国云书记,这件事,县政府也是出于无奈。
”郑卫国面对董国云的质问,显得很“无奈”和“顾全大局”,“S208榆林段路况确实很差,群众反映强烈。
省里虽然拨款,但只够基础维修。
孙立强同志实地调研后,发现部分路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必须进行提标改造,增加预算也是迫不得已。
县财政盘子就这么大,要保民生、保稳定,只能暂时‘调剂’一下非紧急项目的资金。
高新区启动区建设是重要,但毕竟见效需要时间,而S208的畅通,是当下实实在在的民生需求啊!”
孙立强立刻附和,并拿出了一叠所谓的“群众请愿信”和“道路安全隐患照片”作为佐证,言辞恳切,仿佛一切都是为了榆林百姓着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县长,孙副县长!启动区的建设,难道就不是民生?就不是榆林的未来?”李鸣风据理力争,“S208提标改造,为何之前没有规划?为何突然需要动用开发区的专项资金?这笔钱是我们启动区‘三通一平’工程的救命钱!没有它,土地出让无法进行,省市承诺的政策资金也无法到位,整个开发区计划将陷入恶性循环!这个损失,谁来承担?S208提标可以暂缓,或者寻求其他资金渠道,但开发区的启动,刻不容缓!”
“李主任,你这话就不对了。
”孙立强阴阳怪气地反驳,“S208关系到数万群众的出行安全和农产品销售,是燃眉之急!开发区的土地晚卖几天,工程晚开工几天,天塌不下来嘛!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再说了,省市政策资金不是还没到位吗?等钱到位了再启动也不迟啊!”
双方在常委会上激烈交锋。
董国云虽然全力支持李鸣风,但孙立强打着“民生”的旗号,又有郑卫国看似“公允”的站台,加上程序上“合法”,使得其他常委态度谨慎,会议陷入了僵局。
最终,董国云也只能做出一个折中的决定:责成县政府和开发区筹备组,在确保S208提标改造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尽快解决启动区资金短缺问题。
这等于变相默认了资金的暂时挪用,只是给了李鸣风一个“积极拓宽渠道”的空头支票。
就在李鸣风为启动区资金焦头烂额之时,柳林镇传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主角竟是被市场寒冬困扰的张伟。
在葡萄滞销、合作社濒临困境的压力下,张伟没有坐以待毙。
他想起了李鸣风曾经闲聊时提过的一个词——“农产品深加工”和“社区团购”。
虽然当时李鸣风只是随口一提,但张伟却记在了心里。
他顶着巨大压力,说服合作社社员,拿出部分积压的优质葡萄,联系了一家有QS认证的食品加工厂,尝试开发葡萄果酱和葡萄汁!同时,他不再死磕传统的电商平台和精品超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兴起、依托社区便利店的“社区团购”模式!
张伟亲自跑遍了千湖市和周边县城的社区便利店、小超市,与店主洽谈合作。
他提供试吃的果酱和果汁,讲述合作社的故事和困境。
他提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方案:店主作为“团长”,利用社区微信群组织团购,合作社直接供货,省去中间环节,价格实惠,品质新鲜有保障,团长还能获得可观的佣金。
新鲜、健康、价格实惠的本地农产品,加上便捷的社区提货模式,很快赢得了家庭主妇们的青睐!葡萄果酱和果汁的订单从无到有,迅速增长!虽然暂时无法完全消化所有滞销葡萄,但为合作社打开了新的销路,带来了宝贵的现金流,稳住了社员们的信心,也让“柳林葡萄”的品牌以另一种形式延伸了价值!
更让张伟惊喜的是,一家市里的连锁便利店看中了他们的产品和模式,提出了区域代理合作的意向!张伟的绝地求生,不仅自救成功,还意外地为榆林农产品拓展新销路蹚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