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名为民心的盾(2/3)
卫国。
作为县长,是“北洼子”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也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把关人。
“郑县长,关于举报信中提到的李鸣风同志为王德顺等特困户‘违规提高补偿标准’、‘造成财政损失’的问题,我们调阅了相关资料,并实地了解了王德顺家的情况。
从目前掌握的证据看,该方案符合政策精神,程序合规,资金使用有明确监管,并未发现李鸣风同志有个人谋利行为。
您作为县长,对此有何看法?”
郑卫国沉默了片刻。
他没想到调查组动作这么快,更没想到李鸣风用王德顺家的实例反击得如此漂亮。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周书记,王德顺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叠加的典型。
街道提出的解决方案,县政府是审核把关过的,原则上是认可的。
其核心是利用多渠道资金解决特困户的长期居住问题,并未额外增加县财政负担。
我个人认为,这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和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与‘违规谋利’扯不上关系。
”
郑卫国的表态,虽然略显官方和保守,但终于明确否认了举报信的核心指控!这无疑是对李鸣风极大的支持,也堵住了调查组可能深挖的方向。
他的沉默被打破,选择站在了事实和程序一边。
拿到纪委初步核查结论,认定举报信关于特困户补偿部分失实和郑卫国的表态后,方文山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书记办公会,李鸣风列席。
“关于那封匿名举报信,纪委已经有了初步结论。
”方文山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举报信中关于李鸣风同志在特困户安置上‘违规谋取利益’的部分,经核查,与事实严重不符!王德顺家的解决方案,是在政策框架内解决特殊困难的创新探索,值得肯定!”
他目光扫过郑卫国和李鸣风:“至于举报信中其他关于‘利益输送’、‘作风霸道’的指控,纪委还在依法核查。
但我相信清者自清,组织上会给出公正的结论。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我要强调的是,匿名举报是党员和公民的权利,但绝不是打击干事者、阻挠发展的工具!尤其是‘北洼子’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试点,是榆林的头号民生工程!县委的态度是鲜明的:坚决支持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坚决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文山看向李鸣风,眼神中带着期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鸣风同志,身正不怕影子斜。
继续放手去干,‘北洼子’的改造要只争朝夕!把老百姓满意的新房子建起来,就是最好的答卷!县委县政府是你坚强的后盾!”
方文山的定调,如同驱散阴霾的阳光!不仅洗刷了李鸣风在特困户问题上的不白之冤,更给了他继续推进项目的强大政治支持和精神动力!书记办公会上的“坚决支持”和“坚强后盾”,是对那些暗处放冷箭者最有力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