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破冰的刀锋(2/3)
“杨主任担心剥离后的烂摊子,刘主任指出了拖延的死路,陈局长忧虑引资的难度,孙书记强调了规范的底线。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锐利:“但是,道理讲完了,问题还在那里!长兴厂上千工人等着吃饭,等着出路!开发区的宝贵土地和资源被无效占用!榆林的发展被这个沉重的包袱拖累!讲困难、讲风险,就能把问题讲没了吗?不能!”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指着白板上写下的“长兴困局”四个大字:
“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争论要不要改,而是研究怎么改!不是空谈困难,而是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勇气!”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刘明远:“刘主任,你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
好!请你牵头,联合经发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一周内,拿出一个初步的、具备操作性的《长兴机械厂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方案》!重点解决三个核心问题:第一,如何精准剥离有市场价值的核心资产?债务如何切割、分担或处置?第二,潜在的战略投资者画像是什么?我们能提供哪些有吸引力的条件?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工人如何妥善安置?买断、转岗、新公司优先录用?方案要细化,要有数据支撑,要有风险评估和预案!”
他又看向杨国栋和陈志和:“杨主任,国资办和财政局全力配合刘主任的方案制定,提供所有必要的财务、资产数据,务必真实、完整!陈局长,招商局同步启动潜在投资者的前期摸底和接触,范围可以广一些,不局限于本地,把我们的改革思路和诚意传递出去,探探市场的反应!”
最后,他看向孙红梅:“孙书记,纪委的监督要前置!从方案制定阶段就介入,确保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严防利益输送和暗箱操作!发现问题,随时叫停,严肃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鸣风的指令清晰、具体、不容置疑,将争论直接导向了执行层面。
他没有采纳杨国栋的“拖”字诀,也没有回避陈志和提出的引资风险,而是选择了最艰难但也可能是唯一有希望的改革路径,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杨国栋和陈志和的脸色都有些难看,但李鸣风搬出了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方文山的信任,又明确划分了责任,他们一时找不到公开反对的理由,只能阴沉着脸应下。
刘明远则精神一振,感觉到了被重用的责任和压力,用力点了点头。
孙红梅面无表情,但眼神中闪过一丝认可。
“散会!”李鸣风一锤定音,“一周后,还是这里,我要看到实质性的进展!长兴厂的问题,拖不起,也绕不过去!”
离开管委会时,已是华灯初上。
深秋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在李鸣风疲惫的脸上,却让他纷乱的思绪清醒了不少。
长兴厂的改革大幕算是被他强行拉开了,但前方是深不见底的泥潭还是柳暗花明的通途,犹未可知。
杨国栋等人的抵触,方案的复杂性,工人的接受度,潜在投资者的态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变数。
回到家中,迎接他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