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下 自我与我和我们间的关系(2/3)
按照你觉得自己应当经历的那个样子,经历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历的时长。
都说地狱无门不请自来,天堂无路一念转生,就是这个意思。
或许有朋友会说:我想要脱离当下的地狱,想要去天堂何止一次了,怎么我想了、转念了却没有发生呢?答案是:你想了,也付出了行动,但是方法错了。
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呢?
这里就要说到真实的吸引力法则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了。
吸引力法则不是说你对着爸爸每天哭着说“我想要辆自行车”,然后得到了一辆自行车;你每天流连在同一个橱窗前,之后老公给你买了那件裙子。
真实的吸引力法则的运作是在意识频率维度层面上的。
每个角色内的自我意识都因其内在信念形成了自我的意识频率,而这一意识频率是与外在意识实相频率相互自动匹配的。
其切换过程就好像是自我认知成长与改变的过程一样,悄然无声,不见踪迹。
你知道自己当下的样子是这样,也知道今天的自己与十几年前的自己很不一样,但是具体哪天或哪时你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又因为这改变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当下的这个轨迹中的呢?估计多数人很难说清楚,除非你遭遇过特别显着的人生转折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转变自我体验的当下实相,穿越到其它的意识频率平行时空中,需要的方式不光是足够的渴望、确切的行动,还需要与那一实相频率相匹配的认知理念。
自我内在的理念不达成彻底的改变,就无法摆脱当下由这一理念构建的“现实”环境。
死后的彼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问题有五种来自不同出处的答案:濒死者的描述、通灵者的表述、灵修大师的描述、催眠回溯者给出的描述、灵界给出的描述。
前三者有着极其类似的答案,而后两者的答案却与前三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前三者在对死后世界的描述中会体现出与当事人强烈相关的原生态人文理念和宗教信仰,甚至还会掺着与其生活区域、社会架构雷同的阴间管理体系、地形地貌、建筑风格特征和服装、人物造型风格。
这是因为他们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意识储备有着直接的关联,而采访的对象也是本地的滞留灵和这些滞留灵集体意识构建出来的鬼世界。
这些地域性的、相互可印证的、彼此呼应的亡灵信息,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本地区对死后世界的集体心理预期,导致构建出集体实相。
其实所谓的地狱、天堂、外星访问等,也属于集体实相的一种显化形式。
后两者在描述这一领域的问题时,与前三者明显的差距在于:它们的回答与描述匮乏科学性,所描述的很多理念与状态多元且匮乏一致性,但宏观上又可以看出信息内的统一性。
它们很少说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名称与地点,信息总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单一答案。
也没有任何的价值观、道德感、礼法常识,对特定事件的时间描述总是很含混的——会发生,但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带来怎样的结果没有确定的信息。
好像一切都是在缥缈地不断幻化着、改变着、测不准的,连历史过去的事也是这样。
所以和后者聊天是让人很抓狂的事情,它们是说原理、说宏观架构的好手,但无法探讨特定的科学性话题。
我们可以发现,拥有相同信念的意识体们会利用集体意识幻化搭建出特定的虚拟亚空间实相体系来,里面的一切实相完全符合他们集体意识的共同认知体系,并且相关设施与“神职人员”一应俱全,言谈举止、社会规范皆都犹如预期。
自我灵魂间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即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