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 时间、维度(1/3)
多数人对时间的理解是基于在相对稳定的时间流里、在地球上短期生活体验中产生的观察经验。
在看似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得出对时间的理性经验认知。
时间并非是“持续稳定”的背景参数,时间呈现出液态流体的特性。
不管是我们肉身搭乘飞船踏入浩渺的宇宙,还是内在意识穿梭在不同维度频率能量流中时,一旦遭遇到维度湍流,进入混乱的力场旋涡,就要面对碎片化的时间乱流冲击。
在时间乱流里,我们当下的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与认知体系都会彻底坍塌,而人类经历这样的遭遇只是时间问题。
在常人认知的维度时空概念中,时间线的反转、翻转、扭曲、跳跃、内卷、外卷、套叠、非线性逾越、逆流、停顿、断续等非稳定可变量参数,根本就没有被带入认知计算体系。
所有的计算都是基于时间流的匀速单向概念而形成的。
所以现在人类对多维平行时空内时间维度的认知微乎其微。
因参与计算的基础数据导入基于理想化的错误,所以我们的思路被坍缩入了唯一实相中,失去了多元性思考的能力,阻碍了意识进入2.0版本。
只有让思想实验在演算的过程中带入更多元的时间参数,才能有效地在非线性频率分支和混沌理论概念下,获得探讨维度流的正确起点。
时间不是四维中的一个维度参数,而是一个维度矩阵的入口。
时间自己本身就独立成为一个维度体系。
以上图中的仙人掌为例:
一条线的被定义为一维——我们当下的人生认知。
同时展开平面上各种可能性平行探索的为二维——我们在经历,但自己屏蔽了这一觉知。
在各个立体的面向上不但展开所有可能性探索,还同时展开所有意识频率的探索。
“好”人“坏”人、天使恶魔、耶稣犹大,都是自己一个人演的;所有对手戏里,里里外外都是自己,这是三维时间框架。
高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频率、不同的认知偏好、不同面向形式的立体探索,同时展开,这是本我在时间四维线上的把戏。
把不同品种、不同花色、不同根茎的各个品种自我有效地融汇在一群,形成一个意识共同体,在不同高度、不同面向上绽放出不同的生命之花,彼此兼容又全然不同;嫁接生命,把不同的时间流巧妙地融汇到一处,毫无违和感地共同绽放,这形成了超我的第五维时间——混搭。
维度其实与空间没有多少关系,空间是意识在意识中创建出来的,并利用意识能量微粒显化成一个不同意识间彼此可见的共识空间。
这个空间中依据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达成显像协议。
很多人学了吸引力法则,纳闷“我都想了,怎么就不能显化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个人实相与群体实相间的显化冲突。
因为你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但是你的世界中不止有一个你自己,然后就是有一个你渴望东,而其它自我都渴望西,结果就是在自我全体意识中你只能服从多数。
这里不涉及到自我自由意识,因为都是你自己的自由意识。
所以如果你不能让所有的其它自我、对等人格、转世的自己和这个自我达成认知共识,那就是不断地决议扯皮与能量内耗。
这时高我的统一调配显得格外重要,其可以让所有自我都得到快速发展与均衡的资源分配。
但是多数自我意识都在主张着个体的自由意识与小我逻辑科学认知,这让高我的调度形同虚设,少有哪个会臣服于内在热忱并愿意跟随。
即便跟随了,在遇到现实的阻碍与短期切身利益得失时,就又退缩迂回变卦了。
一旦意识从小我载具中脱离了出来,进入到多维时空中后,非线性时间的经历就会成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就好像梦中的碎片化经历一样,小段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秩序,但匮乏场景与场景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