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二部分)(1/3)
一大于一,群体大于个体
通过群体的协作,单一意识微粒无法达成的目标被更轻松地做到。
但是社团中每个意识个体都很清楚:社团核心的位置会让自己得到更充足的能量供给和更多的知见接触、承担更少的外来危险,所以每一个组织内的意识个体都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靠近与进入组织的核心内部,并尽可能长久地滞留在那个最有利的位置上。
在意识流中的每一个意识团,都随时存在着内忧外患——
对外:一方面寻找着较弱小的意识团,用来补充自己的编制,另一面躲着较强大的意识团,避免自己被意外吞并掉;
而内部也不安生:一边要坚守着自己已经拥有的社团地位,一边还在努力地设法顶替掉比自己更接近核心的那个同伙。
这个阶段上每个意识体都处于非常矛盾的阶段:凝聚与扩张同步;既绝对利己又相互依赖;彼此聚集、协同合作,又勾心斗角、相互提防。
(你身边与自己最亲近的五个朋友,他们的收入与认知的平均数就是你收入与认知的能力。
这就是同频实相的吸引力法则。
意识高度决定了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圈子又决定了自己的意识高度。
一个人一旦开始改变自己的意识觉知水平、扬升自己的意识频率,很快就面临着必须换一个人际关系的圈子,不然你只能被迫停留在故有的实相范畴里。
)
对等体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普鲁沙也有幸地找到了一个与自己情趣相投的意识联盟,彼此构建成了意识社团。
可惜它加入得有点儿晚,自己只能成为该社团的外围成员。
它需要时刻觉察与防备其它社团的靠近,尤其是别被“大家伙”们盯上,同时还要寻找适合壮大自身社团的盟友或猎物,以便通过促进社团的成长让自己可以逐渐地成为本意识团的内核成员。
普鲁沙是一个很普通甚至可说是中规中矩的意识体,凡事喜欢随大流,对激进的冒险不感兴趣,但也没有笨拙到被时代淘汰。
尽管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敬业,在整个社团里还是很难被大家注意到。
它喜欢安逸的状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好。
如果有机会被赏识进入中高层,自己会很高兴;不过即使当个小领导,恐怕也只是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到处和稀泥。
与普鲁沙截然相反的是那些行动派: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一切,甚至引领时代的潮流,在成败的两极里大起大落。
这些弄潮儿的意识体内充斥着多种意识面向的触凸,它们通过吞噬、整合其它意识体从而获取到其它意识体内所拥有的本源意识碎片,通过这一手段达成自身跨跃式的发展。
但福兮祸所倚——这些被吞并进来的意识碎片与意识体自身固有的意识拼图有时无法达成有效的融合,结果意识体内就存在了两个或多个不同面向上的意识状态与行为主张。
除非意识体有幸能找到桥接两个对立意识面向的融通方式,让两个看似对立的观念与观点达成融合,否则自我意识会始终生活在认知的矛盾中,难以自拔。
陷入内在混乱的意识体为了能化解这一尴尬的内斗现象,于是会努力通过与其它意识体结盟联合的形式,借机周转一部分他人的生命能给自己,然后借此完成自身内部的意识分裂。
分裂的过程中,意识内核中的本源自性核心程序,即自性觉知被完整地克隆复制;而相互无法融合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