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虚拟空间体系的套叠关系(第二部分)(1/3)
宿命与自由意识的博弈
为了给指定意识面向上的随机意识突破营造出大概率的机会,高我犹如航空母舰般释放出自己的小我意识分身,在指定的探索面向上展开重复的地毯式搜寻,犁遍所有的可能性变量,为此营造出无以计量的平行套叠虚拟子代亚空间,利用量子计算的穷举模式,开启多元多维的尝试。
小我的意识受命短暂地借由中阴体系进入这些被指定构建出来的时空景相空间内,展开被高我设定的特定命题。
在这里不要把高我与小我认知为从属关系,它们都是相互平等的人格面向,只是小我在功能上更为用,而高我则作为自我意识群中调度的职能。
两种都是自我意识的分身。
超我、本我、高我,都是从小我一步步成长上来的。
小我在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前或再次历经原有角色时,事前会被设定好这一角色的个体与时代背景的综合参数,包括角色的生理性别与隐藏性别认知、智商、情商、性格趋向、健康程度、寿命上限、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进入角色后的小我意识可以依据自由意识展开随机的抉择,但角色所拥有的背景数据(生命蓝图)在其出生前就已经很大程度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规范了角色能想到与能感受到的见识,即其一生中可以遭遇到的见识是被事先锁定好了的。
这就圈定出了角色能产生的思想与认知体系下可达成的作为,制定出了在哪个范围内自我意识有抉择的机会,而产生可变量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被制定出的那个圈子。
这样的中阴运作体系让很多参与基层实操的小我意识们(玩家)发现:与其花时间与精力去头破血流地闯荡,不如花时间和内在意识高我(程序员)搞好关系,踏实地完成自己被指派的流程任务。
举例:A.出生前设定:公元90年生人,性别女,出生时难产,导致脑缺氧,设定为智商一生上限不超过5岁,父母离异,无法站立,大小便不能自理。
母亲在自己14岁时癌症过世,留下大笔健康保险理赔金。
人生功课:被爱、被照料、无助、艰辛、冷漠、坚持还是放弃肉身。
B.出生前设定:90年生人,一线城市,出生性别男,家里三代单传的独子,父亲是一线大明星,母亲难产死亡,内在性别认知女。
人生功课:性别觉知的平衡。
出生后两年,父亲续一房,生两男孩。
后母鼓励自己女性化的渴望,俩兄弟排斥自己。
人生功课:成年后坚持还是放弃先天生理性别。
C.出生前设定:90年生人,偏远山区,男性,家里四个姐姐,全村人供出的大学生。
姐姐们为了自己有出息都要了大量的彩礼,被婆家嫌弃。
大学毕业后因为勤奋又聪明,留在一线大城市,没钱买房,倒插门结婚。
婚后三年山里的爸瘫痪了,妈提出要进城养老,因山里就医不便。
可是自己与老婆孩子、老丈人一家所住也不过60多平米的房子。
人生功课:孝道还是完成自我价值。
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文化背景、身体状态、心智成熟度等初始设定,决定了人生的课题,而你自己决定如何来解读与解答这一课题。
看似必然的无路可走时,就是自我内在智慧奇招制胜的机会。
在理所当然与情非得已时,在看似多选实为单选的很多人生路口上,不是没的选,而是自己的思想狭隘了内在选项的觉知力,让自己的智慧匮乏了立体性。
A.脑瘫的女孩在自己18岁时,因为一场肺炎诱发高热,痊愈后成为了灵媒。
虽然还只有5岁的智力,但她不世故的状态让很多人更信赖她传递的灵性知见,现在被学习灵性的人们照顾得很好,拥有自己将近35万的粉丝群。
B.他在19岁生日时和自己的父亲像成年男人一样一起喝了一次酒。
那次俩人都醉了,都哭了,两个男人都很想念同一个女人,两个男人也都很爱彼此,父亲终于明白了爱与性别无关、性别与面子无关,爱不是一种所有权的束缚,而是让对方达成生命的热忱、活出自己的精彩。
去泰国的钱父亲出的,他带着祝福而去,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展开自己想要的人生体验。
C.他在自家小区附近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到了城里。
四个姐姐偶尔能在经济上帮助一点,自己下班后又打了一份工,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心是暖的。
妻子有时会抱怨,可是他对岳父母也是同样地尽心出力。
“人生在世谁没个三灾六难呢?苦日子能熬过去,但仁义有爱的心可不是能熬来的。
你们也有老病残的一天,你们的孩子看着、学着你们今日的作为呢。
”妻子的父母这样对妻子说。
坚持还是放弃,前进或者逃避,或者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
没有打不开的锁,只是你还没能找到方法。
而找方法的过程就是对自我心智的锻炼,而找到核心矛盾的最优解就是此生最大的初心。
宿命带来课业,自由意识决定你怎么解答自己面临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意识体身份的成长阶梯
最底层负责实操的是(办事员)小我意识,负责企划的是(部门主管)高我意识,在上边制定宏观战略的是(公司经理)本我意识,洞察自我短板、防微杜渐、运筹帷幄的是(董事长)超我意识。
公司经理们都是董事局成员,哪个董事自己旗下的团队最给力、最强大,那它就拥有最丰满的智慧、最精纯的能量,在自我意识群体中自然也就形成了意识占比的多数,自然地成为董事长即超我。
超我不是某一个固定的谁,超我是群体自我意识中那个最智慧的自我单位,拥有最高维的内在觉知、最渊博的知见、最多元的智慧觉知、最真挚的爱、最圆融通透的认知。
它代表整个自我意识集团的最高成就,成为核心意识,掌管宏观的全局规划。
但本我、高我、小我都拥有高度的自由意识,大家都是自我意识的分身。
如果一个团队的自我意识一个个都恃才自傲、桀骜不驯,那高层就会被架空成为一个摆设。
如果基层的小我觉悟了臣服,能开启合作模式,统合了外在自我意识与内在自我意识、角色利益与灵魂利益,愿意跟随内在热忱,顺应内心的引领,不去任由脾气造作,而把心愿化为行动,行动有所坚持,不计较角色的得失,而始终把衡量利弊的观点放在更高的、更广泛的意识维度上,愿意扮演好小我的角色,配合导演,不耍大牌,那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是:载具意识架空了角色外在意识,贪食好色,怕死多愁。
好点儿的:外在角色意识架空了内在自我意识,遇事情绪化,利益得失心特重,自我利己意识强烈,渴望永生不死,期许不劳而获的捷径,为了所谓的成功乐于损人利己。
内在自我意识架空高维意识,会导致:观点单一,容易偏激,匮乏整体宏观觉知力;容易出现灵性的傲慢,喜欢否定与评断他人,对人生大戏中的各种助缘拥有着旗帜鲜明的个人是非观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会引发自己的不快甚至恼怒;无法理解没有巧合,也不能相信非线性的逻辑。
平等的自我意识内部成长环境
每一个当下的(董事长)超我,首先都在某一个时期当过“光杆司令”,其实就是小我的角色。
它在知见、智慧、能量三个面向上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拥有了自己的分身。
随着分身数量的增多,自己成了(小老板)高我;旗下自我分身后续很有作为,快速壮大,梯队增殖,队伍扩充,儿子有了孙子,爸爸变成了爷爷,结果小老板水涨船高成了(公司总经理)本我;本我中最优秀的那个成为了自我群体中的超我。
分身与本体本无主次之分,都是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发展,不同分身发展的进度不同,犹如春秋战国一般,诸侯崛起。
多个(部门经理)高我凭借自己下属的小我,累积了足够的自我“实力”;当旗下的小我完成了原始的累积、开始分裂增殖的时候,原先的高我就自动晋升成一个新的本我。
自我意识团中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本我,谁的意识占比大谁说了算。
智慧、认知、能量最多的一个本我担当自我群体的代言人,成为自我群体内的超我。
当然这占比是动态的,所以超我这个位置并非固定归于哪个本我意识团队。
当超我、多本我、多高我、多小我的架构完成后,层级分裂终止,但内部变化并没有终止。
小我作为实操的参与者,它与本家高我的关系不是父慈子孝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关系。
所以高我也不是一个固定的位阶——如果某个小我真的达成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