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拇哥山下的反思(2/3)
支撑,但脸上却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笑容,那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仿佛驱散了连日来的病容阴霾。
他颤巍巍地举起面前盛着清茶的茶杯,声音虽轻却饱含深情,每一个字都说得缓慢而清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姚大姐,顾小姐……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这些天,给你们添了天大的麻烦,我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没有你们娘俩……日日夜夜、不辞辛苦的精心照料,没有姚大姐那神乎其技的医术……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怕是真熬不过这一关,早就去见我那些老伙计了。
”言语间充满了对生命重获的深深感慨和对恩人无以言表的无尽谢忱。
姚婉清见状连忙摆手,脸上带着温和而恳切的笑容,语气真挚无比:“哎呀,陈大哥,您快别这么客气,折煞我们了。
街坊邻居的,互相搭把手,守望相助,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嘛?再说了,”
她目光转向身边的女儿,眼中满是慈爱和由衷的骄傲,“小芬学的就是中医这一行,救死扶伤本就是她的本分,是她的天职。
能帮上忙,能看着您一天天好起来,气色红润,那是她的福气,也是我们行医之人最大的欣慰。
”
顾小芬也微笑着,目光清澈如水地看向陈立诚,声音柔和而悦耳:
“陈伯,您能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主要还是您自己身体素质底子好,意志力特别坚强,有股子不认输的韧劲儿。
再加上陈平哥他啊,”她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坐在对面的陈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寸步不离、没日没夜地在您身边悉心照顾,端茶倒水,按摩复健,那份孝心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我们做的,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用了该用的法子罢了。
”
陈立诚听着母女俩如此谦逊体贴的话语,心中暖流阵阵涌动,感慨地长叹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真诚而湿润的光芒:“姚大姐,顾小姐,你们娘俩……真是菩萨心肠的好人啊!这份恩情,这份情义,我们陈家上下都记在心里,刻在骨子里了,永生难忘。
不过呢,”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些商量和体贴,也夹杂着一些不好意思的局促,“我这身子骨,托你们的福,如今也能拄着拐杖下地走几步了。
我想着,再过几天,等再稳当些,就搬回家去休养吧。
总不能再继续赖在这里,给你们添麻烦,让你们跟着受累操心。
”
姚婉清立刻微笑着宽慰道,语气坚决而温暖:“陈大哥,您千万别着急,更别说什么‘赖’不‘赖’的。
您住在这里,我们心里反而踏实。
康复期最忌操之过急,得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您这腰椎的伤?您就安安心心在这里再住些日子,把身子骨完全养结实了,健健康康、稳稳当当地回去,我们才能真正放心啊!不然我们这心里也悬着呢。
”
陈平也在一旁连忙点头,急切地附和道:“是啊,爸!您就听姚姨的,再多住几天!等彻底好了,活蹦乱跳了再回去也不迟!家里那边您放一百个心,有我和妈在呢,一切都收拾得妥妥当当的,您安心养病就是。
”
陈立诚看着姚婉清和顾小芬眼中那充满关怀、毫无虚饰的真情,又看看儿子陈平脸上那不容置疑的关切神情,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
他终于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再次涌上感激的泪水,声音有些哽咽:
“那……那我就厚着脸皮,再叨扰你们几天!等我身子骨真的利索了,能自己走稳当了,一定立刻搬回去,绝不能再给你们添一丝一毫的麻烦!这份情,我记一辈子!”他郑重地承诺着,语气无比认真。
饭桌上的气氛变得更加温馨而融洽,大家边吃边聊,言笑晏晏,连日来笼罩在陈家头上的阴霾仿佛都被这温暖的灯光和真挚浓厚的情谊彻底驱散了。
陈平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也被这温暖和谐的气氛深深感染,对救了爷爷的姚婉清阿姨和温柔美丽、说话好听的顾小芬姐姐充满了好奇和亲近感。
他们吃饱了饭,便纷纷从椅子上溜下来,像小鸟一样欢快地围到姚婉清和顾小芬身边,仰着天真无邪的小脸,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缠着她们讲述行医路上遇到的各种有趣故事和奇闻轶事。
顾小芬还笑着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糖果分给他们,房间里一时间充满了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和大人们释然欣慰的笑语,这份浓浓的温情如同窗外静静流淌的南江水,无声地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然而,这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一幕,即使远在几公里外的姜峰,也能清晰地感知到,却如同无数根细针狠狠扎在心尖上,难受得几乎令他窒息。
眼看着陈平与顾小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