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b计划开始执行(2/3)
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身着统一制服,目光锐利地巡视着,红外监控探头如同无形的眼睛,严密覆盖着每一个角落,三班倒轮值,昼夜不息,将这座小楼守护得固若金汤。
南江机厂的党政工联席会议,正在厂部小楼二楼的会议室里紧张地进行着。
烟雾缭绕,气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烟草的焦味和一种无形的压力。
窗外天色阴沉,雨水打在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在应和着室内的肃杀氛围。
长桌的主位上,厂长李国栋面色严肃,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他刚刚在市里开完会,陈刚姚副市长的指示言犹在耳,字字句句如重锤般敲在他心头——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把陈平这匹“千里马”留住,否则南江厂的前途堪忧。
今天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培养和重用陈平。
”这短短几个字,承载着全厂的未来。
魏文迪,这位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总工程师,率先发言。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语气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会议室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厂长,各位同志。
陈平同志的天赋,是咱们南江厂,乃至整个国家机械行业的财富,这一点不容置疑。
技术比武只是牛刀小试,他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能独立设计出那些精密部件,已经证明了他的非凡才华。
”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最关键的是,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已经被东澜大学录取,但因家庭困难,他可能会放弃入学,再过半个月,学校就开始报名注册了。
时间不等人啊!我提议,厂里应该以‘代培生’的方式,出资送他去国内顶尖的工业大学深造,系统学习理论,同时保留他的厂籍和岗位。
这样,他学成之后,必然会带着新知识回到南江厂,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整个厂的技术升级!”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不少几位领导的赞同。
第一生产副厂长董武点头附和:“魏工说得对,稳妥,实在,是为南江厂的长远利益着想,我们不能急功近利。
”
李国栋沉思片刻,手指停止了敲击,缓缓点头认可:“魏工的建议很有前瞻性,符合我们自力更生的精神。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似乎在寻求共识。
然而,坐在魏文迪对面的工会主席姜峰,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嘲讽。
他慢悠悠地端起桌上的咖啡杯,吹了吹浮沫,动作优雅却透着刻意拖延的味道,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魏总工的提议,出发点是好的,但格局,小了。
”
他这句话一出,满座皆惊,原本的赞同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姜峰继续说道,语调中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热忱: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要有国际视野!陈平展现出的技术,已经超越了国内很多所谓的专家,送他去国内大学,那是压缩他的眼界,是‘大材小用’,是浪费他的时间,也是浪费国家的资源!”他放下茶杯,身体前倾,加重语气:
“我建议,应该直接送他去倭国留学!去学习他们最先进的精密制造和管理理念!这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能让陈平快速成长为国际一流人才,回来带动南江厂跃升世界水平!”
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慷慨激昂,却暗藏杀机。
送陈平去日本,就等于把他送到了韩本山的眼皮子底下,脱离了南江厂的保护,生死祸福,全凭对方一句话。
这是典型的“捧杀”,表面上抬举,实则孤立控制。
第二生产副厂长童真立刻在一旁表态,声音响亮:“我赞成姜主席的意见,我们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埋没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