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书册的低语(1/3)
分析完那段足以碾碎文明骄傲的“管理者”宣告,陆一鸣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倦。
那不是单纯熬夜后的身体疲劳。
而是精神层面被过载的、颠覆性的信息洪流反复冲刷蹂躏后,所留下的狼藉虚脱。
他的大脑,如一台被强行灌入数亿TB数据后CPU与内存双双烧毁的超级计算机,每个神经元都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
然而,烙印在基因深处的强烈求生欲,以及一个科研者面对终极未知时那该死的、无可救药的探索本能,不允许他就此消沉。
他知道,自“管理者”宣告结束那刻起,悬于全人类头顶那把名为“三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开始无情地、一分一秒地坠落。
他没有时间浪费。
这间被他亲手改造得有些面目全非的小公寓,是他目前在整个世界上,唯一可称“庇护所”的地方。
虽已尽其所能加固,但陆一鸣心中无比清楚,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超乎想象的威胁——无论是饥饿恐惧驱使下彻底丧失人性的暴徒,还是那些神秘的、被“允许进入”的“异界访客”——他这些利用二手家具和胶带构筑的简陋防御,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脆弱得像孩童用沙子堆砌的城堡。
他必须更全面、更冷静、更彻底地审视自己拥有的一切。
看看在这艘名为“地球”的将沉破船上,自己手里,还攥着哪些可以用来挣扎求生的微末浮木。
他强打精神,开始在公寓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单式“资产盘点”。
**食物与水**:经过精确计算,若按最低生存标准,严格控制每克食物和每毫升水的消耗,目前储备的物资,大约能支撑他独活十五到二十天。
这是他的安全期,也是他必须利用好的黄金窗口期。
**药品**:一个急救包内存有少量绷带、纱布、消毒酒精,以及一些治疗感冒发烧、肠胃不适的非处方药。
数量极其有限,只能应对些许小伤小病。
一旦遭遇严重外伤或感染,这些东西聊胜于无。
**工具**:一把功能齐全但不够坚固的瑞士军刀,厨房的几把刀具,以及工具箱里的一些修理家具用的螺丝刀、扳手和羊角锤。
这些东西,关键时刻或能改装成简陋武器,但也仅限于此。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被他当作战半个储藏室的书房。
这个仅七八平米的小小房间,此刻却像他整个世界的缩影。
三面墙壁皆被顶天立地的书架占据,上面密密麻麻堆满了他的专业书籍与一些个人爱好的课外读物。
《理论物理学教程》、《高等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从奇点到宇宙的琴弦》……
这些厚重、充满理性光辉的书籍,这些曾占据他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的枯燥而美妙的知识,在现在这个被“管理者”主导、充满未知超自然力量的末日背景下,似乎……突然变得有些不合时宜。
“科学……在这即将被‘魔法’取代的新世界里,还有用吗?”
陆一鸣心中,不由自主闪过一丝深刻的迷茫。
他甚至能清晰在脑海勾勒出那样一幅画面:一个狰狞的、完全不符任何生物力学结构的“异界访客”,轻易撕碎了他用物理学知识构筑的防御工事;而另一个幸存者,只因幸运地找到一块所谓的“契机之石”,便能凭空释放火焰与闪电。
在那场景下,他所熟知的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又能起到什么可笑作用?就像用算盘去对抗巡航导弹,既愚蠢,又悲哀。
但他很快就狠狠摇头,用尽力气,将这个足以摧毁他信仰的消极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不!知识,永远是力量!永远是!”他低声对自己说,语气坚定得像在自我催眠。
“即便世界规则已变,但只要这个宇宙还存在‘规则’二字,那么,构筑世界最底层的物质与能量规律,或许依然遵循着某些共通的、可被分析理解的原理!”
而且,“管理者”的宣告中,最关键的一句,是“突破世界极限”。
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探索与思辨的终极科学命题!它必然需要最顶级的学习能力、最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创新精神。
而这些,正是他过去十几年艰苦科学训练所赋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
他深吸一口气,那股因找到支点而重燃的斗志,让他眼中迷茫一扫而空。
他开始仔细地,一寸寸翻检着书架、书桌与每个抽屉,希望能找到一些被他忽略、但此刻可能变得至关重要的东西。
一些关于野外生存的实用手册?急救指南?或者古老兵器图谱?
可惜,他并无这类藏书。
他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纯粹的形而上学的理论科学领域。
就在他翻遍整个书房,心中一阵失望,准备离开之时。
他的手指,在拂过书架最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