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叛军复至守危城(3/3)
时欢呼起来。
百姓们纷纷涌上城楼,有的拿着石头往下扔(砸逃跑的叛军),有的则高声喊:“建宁王千岁!建宁王千岁!”欢呼声震耳欲聋,连东门方向的士兵都听见了,纷纷往西门张望。
李倓带着亲卫押着投降的叛军士兵往城门走,刚到城楼下,就看见李豫带着一队士兵赶来,他脸上满是笑意,快步走到李倓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三弟,你可真厉害!不仅守住了西门,还斩了叛军首领,连百姓都喊你‘千岁’了!”
李倓笑了笑,刚要说话,就觉得左臂一阵剧痛,眼前一黑,差点栽倒。
李豫连忙扶住他,掀开他的白布一看,伤口已经裂开,鲜血染红了半边衣服。
“你这孩子,都伤成这样了,还亲自去突袭!”李豫又气又心疼,赶忙吩咐人去找春桃来换药。
春桃很快就带着药箱赶来,在城楼下的临时帐篷里给李倓换药。
李豫站在帐篷外,望着城楼上欢呼雀跃的百姓,又瞅了瞅押着叛军往营地行进的亲卫,心中对李倓的认可愈发深切——以往只觉三弟勇猛,今日方知,他不仅有勇,更有谋,懂得把握时机突袭,当真是文武双全。
等李倓换好药,走出帐篷时,百姓们还在城楼上欢呼,有的甚至拿着自家种的瓜果,往李倓手里塞:“殿下,您辛苦了!吃个瓜解解渴!”“殿下是咱们的救星啊!”
李倓一一接过百姓递来的瓜果,笑着道谢,又让亲卫把投降的叛军士兵带去营地看管,别虐待他们——他知道,这些叛军大多是被安禄山胁迫的百姓,若是善待他们,说不定日后还能为己所用。
夕阳西下时,好畤县终于恢复了平静。
李倓和李豫并肩站在西城门楼上,看着远处渐渐散去的黄沙,还有城楼下忙着清理战场的士兵和百姓,心里都松了口气。
“三弟,今日多亏了你。
”李豫突然开口,语气真诚,“若是没有你,西门怕是守不住,百姓也会遭难。
往昔总觉你性急,今方知你不仅有勇有谋,实乃胜我多矣。
”
“大哥言重了。
”李倓摇了摇头,“若是没有大哥守东门,安抚百姓,我也没法专心突袭叛军。
咱们兄弟同心,才能守住好畤县。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豫看着李倓,眼中满是欣慰:“说得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等陈忠带着郭将军的援军回来,咱们就能彻底清剿附近的叛军,北上灵武的路,也能顺些。
”
李倓点头,目光遥向朔方营——陈忠已行一日一夜,不知能否顺利见到郭子仪,带回援军。
他知道,今日守住好畤县,只是北上路上的一个小胜利,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夜幕降临,城楼上的灯笼被点亮,昏黄的灯光映着李倓和李豫的身影。
百姓们自发地送来干粮和水,给守城的士兵和亲卫,营地里一片热闹景象。
李倓坐在帐篷里,手里拿着百姓送的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迸发,心头涌起一股暖意。
他想起穿越前在图书馆看的史料,想起安史之乱的惨烈,又看了看眼前的景象——士兵们在篝火旁唱歌,百姓们在帐篷外说笑,李豫在不远处跟亲卫商量后续的防守计划,突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要能守住这一寸寸土地,护住这些百姓,哪怕再苦再累,哪怕左臂的伤口再疼,也在所不惜。
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在改写原身的命运,更是在为大唐守住一线生机,为日后的“灵武龙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帐篷外的风声渐渐平息,李倓倚在胡床上,耳边是营地里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不知不觉间,他进入了梦乡。
梦里,他看到陈忠带着郭子仪的援军赶来,看到叛军被彻底清剿,看到百姓们在田地里耕种,看到大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长安的城楼上。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大唐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