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书房夜析党争局(2/3)
草供应便会彻底断绝。
陛下深谙此理,只是眼下被党争迷了眼。
”
他顿了顿,笔尖在“房琯”二字上重重一点:“房琯虽迂阔,却曾在江淮任职多年,与当地刺史、商帮素有交情。
若奏请陛下,令房琯赶赴江淮协调粮草,支援睢阳——一来可解睢阳燃眉之急,二来能让房琯远离朝堂纷争,三来可试探贺兰进明的反应。
”
李泌赞叹,眼中的讶异转为赞赏:“殿下这步棋,可谓一举三得!贺兰进明若敢阻拦,便是置睢阳安危于不顾,陛下即便再宠信他,也容不得他如此跋扈。
况且江淮粮草关乎平叛大局,房琯此去若能立功,便是最好的自证,贺兰进明的诋毁自然不攻自破。
”
“更重要的是,”李倓补充道,“此举可将朝堂注意力从党争转移到战事上。
如今国难当头,唯有以大局为重,才能凝聚人心。
若让贺兰进明等人得逞,党争不休,平叛大业便会沦为空谈。
”
李泌望着案上的地图,复又看了看李倓,眼中的审视之色彻底化为认可。
他此前虽知李倓有军事才能,却未料其对朝堂局势的洞察如此深刻,竟能从党争迷雾中直击要害,抓住睢阳这一关键节点。
“殿下既知睢阳之重,可见胸有全局。
”李泌的语气愈发郑重,他俯身靠近案前,声音压得更低,“实不相瞒,贺兰进明敢如此嚣张,背后有李辅国撑腰。
此人如今权倾朝野,陛下的诏书需经他署名才能施行,朝臣见陛下都需经他安排。
他与贺兰进明勾结,一来是想铲除异己,二来是想架空陛下,甚至暗中监视宗室。
”
李倓心中一凛。
他早听闻李辅国专权,却不知其势力已膨胀到如此地步。
想起马嵬坡后,正是李辅国鼓动肃宗北上灵武即位,如今看来,此人从一开始便野心勃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为何今日才提及此事?”
“此前殿下虽有才干,却多在军事上显露。
”李泌坦诚道,“党争之险,不亚于战场。
若殿下未能看透时局本质,贸然卷入,只会引火烧身。
今日见殿下能以睢阳破局,可知殿下已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故而敢将实情相告。
”
他从袖中取出另一封密信,封口处印着特殊的火漆印记:“这是潜伏在凤翔的亲信传来的消息,李辅国已暗中联络永王李璘,似有扶持之意。
永王在江淮拥兵自重,若与李辅国勾结,再加上贺兰进明在河西呼应,后果不堪设想。
”
李倓接过密信,指尖冰凉。
永王李璘是玄宗之子,肃宗之弟,此前被玄宗任命为江淮地区最高统帅,实则已在暗中与肃宗分庭抗礼。
若他与李辅国、贺兰进明连成一线,大唐便会陷入“内有党争,外有叛军,宗室相残”的绝境。
“如此说来,睢阳之事更不容拖延。
”李倓沉声道,“若房琯能顺利协调江淮粮草,既能支援张巡,又能削弱永王在江淮的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
”
李泌点头:“殿下所言极是。
只是房琯素来清高,未必愿意主动请命。
需得有一人从中斡旋,既要让他明白此去的重要性,又要保全他的颜面。
”
“此事交给我。
”李倓想起房琯与杜甫的交情,而杜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