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年后的太阳系边缘任务(1/3)
公元2243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早已跨越了“近地轨道”的局限,却在“宇宙安全”的命题上,第一次站在了生死攸关的悬崖边。
这一年的春分,位于月球背面的“深空监听阵列”突然捕捉到一串异常的电磁信号——不是人类已知的任何星体辐射,更不是航天器的通讯频率,而是带着明显规律的脉冲波纹,像极了百年前科学家们设想的“外星文明问候”。
消息在联合地球政府的高层会议上掀起轩然大波。
经过三天三夜的信号溯源与频谱分析,天体物理学家们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结论:信号的传播路径,恰好与2043年美国发射的“先驱者-XX号”卫星的轨道高度重合。
那是200年前人类探索外太阳系的“功勋卫星”,携带着记录地球坐标、人类文明信息的镀金圆盘,如今却成了可能暴露地球位置的“定时炸弹”。
“必须把它追回来。
”联合地球政府主席在全息会议上敲下重音,“一旦外星文明通过卫星锁定地球,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应对未知的威胁。
”可问题随之而来:200年过去,“先驱者-XX号”早已飞出火星轨道,正向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靠近,常规航天器的续航与速度根本无法追上;更棘手的是,为了避免任务信息泄露引发全球恐慌,这次行动必须“单人、单机、无中继”——也就是说,执行任务的人,将独自驾驶飞船穿越数十亿公里的深空,面对未知的宇宙环境,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返回地球。
当任务指令下发到“深空探索部队”时,润强是第一个报名的。
32岁的他是部队里最顶尖的航天器驾驶员,曾三次驾驶“开拓者”系列飞船完成木星探测任务,对太阳系内的星体轨道、宇宙辐射带分布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家人——父母在十年前的“月球基地事故”中离世,唯一的妹妹定居在火星殖民地,这让他少了许多牵挂。
“我知道风险,但总得有人去。
”润强在任务简报会上,指尖划过“先驱者-XX号”的轨道模拟图,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如果卫星真的会暴露地球,那我去追它,就是最值得的事。
”
出发前的一个月,润强几乎都泡在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方舟”空间站里,熟悉为这次任务量身定制的“追猎者-1号”飞船。
这是人类目前最先进的深空航天器,采用可控核聚变引擎,续航能力足以支撑往返太阳系边缘;船舱内除了驾驶舱、生命维持系统,还配备了小型科研实验室——联合地球政府希望,若有机会,润强能顺便采集太阳系边缘的宇宙尘埃样本,为人类研究外太阳系提供数据。
“追猎者-1号”的驾驶舱很小,只有不到十平米,却装满了密密麻麻的仪器屏幕。
润强坐在驾驶座上,指尖抚过冰冷的操控杆,想起十年前第一次驾驶飞船时的紧张,如今只剩下平静。
出发前夜,妹妹从火星发来全息视频,画面里她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眼眶泛红:“哥,一定要回来,我还等着带你看火星的极光呢。
”润强笑着点头,却在挂断视频后,默默把妹妹的照片设成了驾驶舱屏幕的屏保——他不敢说出口,这次任务的“返回概率”,在科学家的评估里只有30%。
公元2243年4月15日,地球同步轨道。
“追猎者-1号”在巨大的推进器轰鸣声中脱离空间站,像一颗银色的流星,朝着太阳系深处飞去。
润强透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蓝色的地球——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此刻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下,像一颗镶嵌在丝绒上的蓝宝石,温柔得让人心颤。
“放心,我会把威胁挡在外面。
”他对着舷窗轻声说,随即按下了核聚变引擎的启动按钮。
飞船的加速度很快,窗外的星星从“光点”变成了“光带”,润强靠在座椅上,感受着重力带来的轻微压迫感。
按照预定航线,他需要先掠过水星、金星,借助这两颗行星的引力进行“引力弹弓加速”,再飞向木星,利用木星的巨大引力获得足够的速度,最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