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引力时差与未雨绸缪(2/3)
验证报告”,投影在星图旁的空白区域。
报告上,两台同步校准的星核钟数据格外醒目:一台放在柯伊伯带的星球表面,另一台是噬星族母星附近的星域,柯伊伯带的星核钟显示“7天0小时”,而星核钟只走了“3小时12分钟”,下方还附着相对论公式推导过程和三次重复实验的对比数据,误差不超过0.01%,连柯伊伯带的引力干扰都考虑在内。
润强指着报告上的核心数据解释:“我们用星核钟做了三次严格验证,还排除了柯伊伯带小行星引力的影响,最终得出的准确比例是——噬星族母星的时间流速,大概是我们柯伊伯带星球的五十六分之一。
简单换算一下:我们这边过一天(24小时),噬星族母星那边才过25分钟左右;我们过一个月(30天),他们那边只过12小时;我们过一年,他们那边才过不到15天。
”
“十五天?”二长老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重复了一遍,指尖在报告上的“一年”数据旁点了点,又看向星图上柯伊伯带的位置,“这么说,我们在柯伊伯带安安稳稳练上十年,噬星族那边才过四个多月?”
“不止,更关键的是噬星族的准备时间。
”星衍接过话茬,指尖在星图上划出噬星族母星到柯伊伯带的航线,特意标注出那颗离太阳系十几光年的殖民星球,“根据我们截获的噬星族通讯碎片,他们要集结成批战舰、完成意识传送的能量校准,至少需要在他们的时间里花一年——各位可以算一下,这一年换算成我们柯伊伯带的时间是多久?”
议事厅里瞬间响起细碎的计算声,大长老最先算出结果,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一年是365天,按五十六倍的时差算,就是365乘以56,等于……两万多天?换算成年就是近六十年?而且他们还要经过那颗殖民星球,要是那星球没建好能源站,他们连补给都成问题?”
“没错,是五十九年零七个月。
”润强补充道,镜片上弹出精准的计算结果,“而且他们占领的最近殖民星球,离太阳系有十几光年,那颗星球全是刚移民的,连基础的星核能源站都没建好,连给战舰补充能量都做不到,更别说维修了。
就算噬星族现在就从母星出发,等他们的战舰绕过柯伊伯带的小行星群、找到我们的准确坐标,我们至少有近六十年的准备时间——六十年,足够我们把意识传送技术练到能传战舰,反物质武器迭代十几代,甚至能在柯伊伯带的小行星群里建一圈‘引力防御网’,把星球藏得更隐蔽。
”
都鲁听到这里,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他下意识摸了摸作战服上的星核徽章,徽章上刻着柯伊伯带的星图图案:“原来时差这么大,之前我还担心,我们在柯伊伯带只有一两年的准备时间,现在看来,确实不用太急着焦虑。
不过预警屏障还是得加强,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太多,万一他们用小型侦查舰伪装成小行星碎片,我们也能提前发现。
”
“不能放松。
”大长老摇了摇头,目光重新变得严肃,“时差是优势,但不是万能的。
我们不知道噬星族会不会突然研发出抵抗引力时差的技术,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到更短的航线绕过柯伊伯带的小行星群。
而且‘六十年’是理论时间,万一他们压缩准备流程,用半年就能集结战舰,那我们的准备时间也会缩短到近三十年——三十年看似长,但要实现从‘传米粒’到‘传战舰’的突破,再让反物质武器形成战斗力,还是得加快进度。
”
说到这里,大长老看向都鲁,语气坚定:“都鲁,你负责招募志愿者,数量就定在五万。
一部分去训练舱帮星衍做意识同步实验,另一部分去润强的实验室协助反物质武器研发和星迹坐标计算。
优先筛选专注力强、有星核技术基础的人,比如退役的观测员、有实验经验的后勤兵,还有在柯伊伯带生活过的移民,他们更熟悉这里的星况,一周内必须把人集齐,不能耽误。
”
都鲁立刻立正敬礼,声音干脆:“是!保证完成任务!我这就去联系柯伊伯带各区域的防御部队和科研院,今天就把招募公告发出去,明天开始筛选,争取三天内把初步名单报上来,一周内让志愿者全部到岗。
我还会专门设一个‘柯伊伯带星况考核’,确保他们能快速适应训练和实验中的坐标计算。
”
“还有训练内容。
”大长老转头看向星衍,手指在星图上的“柯伊伯带星迹坐标”区域点了点,“除了意识同步训练,必须让志愿者练‘准确计算星迹坐标’,而且得是柯伊伯带的实时星迹。
润强刚才说反物质武器的瞄准需要坐标联动,意识传送更不能错——要是把战舰传到柯伊伯带的小行星群里,或者把武器传到自己的防御屏障上,就是自找麻烦。
而且以后要利用引力波优化武器,也得靠精准的星迹坐标,这点不能马虎。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明白。
”星衍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训练计划,“我会在训练舱里加装‘柯伊伯带星迹坐标模拟系统’,实时接入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动态数据,每天安排两小时的专项训练:上午用虚拟星图练基础计算,重点练如何避开小行星干扰;下午用真实的柯伊伯带星核数据做推演,还会设置‘误差惩罚’——要是坐标计算误差超过0.1光年,就多练一小时基础题。
润强,到时候需要你实验室提供最新的柯伊伯带星图数据,尤其是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和黑洞附近的引力场参数,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