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国营饭店的“坦白”(2/3)
无睹。
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服务员手里拿过菜单,看都没看,就直接对那个一脸不耐烦的服务员说道:“同志,来一个红烧狮子头,一个糖醋里脊,一个干煸豆角,再来一个鱼香肉丝,最后配个西红柿鸡蛋汤。
”
四菜一汤!
这四个字一出口,不仅是那个服务员愣住了,就连周围几桌的食客,也都齐刷刷地朝这边看了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个年代,普通工人家庭,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肉就算改善生活了。
就算是干部请客,点个两菜一汤都算是极大的排场。
像杜建邦这样,一开口就是四个硬菜一个汤,而且全都是肉菜,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大方”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奢侈”,是赤裸裸的“铺张浪费”!
“你……你疯了?!”林晚晴在桌子底下,急得直掐他的大腿,压低声音道,“点这么多,我们怎么吃得完?这得花多少钱啊!”
“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
今天,就想让你好好吃顿饭。
”杜建邦按住她掐自己的手,脸上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温和。
很快,一道道香气扑鼻的菜肴被端了上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满满一桌子的珍馐,对视觉和嗅觉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周围的食客们,嘴上虽然不说,但那频频投来的、夹杂着羡慕和一丝鄙夷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然而,林晚晴却一点食欲都没有。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看着他为自己夹菜,为自己盛汤,看着他坦然地面对着周围所有的指指点点,心中的那座天平,终于彻底失去了平衡。
她猛地放下了筷子。
“建邦,”她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眼睛,此刻写满了前所未有的严肃和挣扎,她一字一顿地问道,“你跟我说实话。
”
“你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妈说……你背后有港商,说你是‘白手套’……这些,都是真的吗?”
终于问出来了。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杜建邦夹菜的动作,停在了半空中。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放下了筷子。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再次抬起头时,他脸上的那份平静和坦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林晚晴从未见过的、混合着伤感、无奈与一丝自嘲的复杂神情。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沉,像是在讲述一个尘封已久的、属于别人的故事。
“我没你想的那么厉害,你妈……也只猜对了一半。
”
“我的爷爷,当年确实是申城小有名气的爱国资本家。
四十年代末,解放前夕,时局动荡,他预感到了什么,为了给家族留一条后路,也为了保护家产不落入外人之手,就将家里大部分的浮财换成了黄金和美金,以信托基金的形式,秘密转移到了香港。
”
“他把这笔信托,交给了家里最忠心、也是他最信任的一位老管家打理。
并且,留下了一道极其苛刻的遗训。
”
杜建邦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苦涩。
“遗训说,杜家的后代,绝不能做坐吃山空的败家子。
想要激活这笔信托,继承这笔遗产,唯一的条件就是,继承人必须在不依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双手,挣到第一笔‘干净’的钱,以此来证明自己有独立生存、创造价值的能力。
”
“这笔钱不多,在当时,是一百块大洋。
换算到现在,按购买力来算,大概就是……十块钱人民币。
”
轰!!!
这个充满着时代烙印、家族秘辛和传奇色彩的故事,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林晚晴的心湖深处,轰然炸响!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原来……是这样?
原来,他去卖冰棍,不是因为穷困潦倒,不是因为自甘堕落,而是为了完成一道横跨了几十年的、来自先辈的考验?
原来,他之所以那么执着于要赚到那“十块钱”,是为了激活一笔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巨额遗产?
这一切,听起来是如此的荒诞不经,充满了传奇小说的味道。
但是,当它从杜建邦的口中,用那种带着伤感和无奈的语气说出来时,却又显得如此的合情合理,如此的……真实!
杜建邦看着她震惊的表情,自嘲地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卸下伪装后的轻松,和一丝属于年轻人的、对未来的不安。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我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大老板,也不是什么危险的‘白手套’。
我就是一个刚拿到第一笔‘遗产’,还有点不知所措的……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