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秘密组织初显现(2/3)
它们都怕留下痕迹,可它们忘了,有些痕迹不在纸上,不在硬盘里,而在魂体的记忆中,在书页的呼吸里。
“我们得再找李哲。
”她说。
陈默抬眼:“他上次已经说了能说的。
再找他,等于把他重新推回去。
”
“但他没说完。
”她从包里取出一张纸,是市教育局档案室门口的监控截图,“我离开时,有人在走廊尽头看了我一眼。
不是工作人员,穿着普通,但站姿很稳,像是习惯观察环境的人。
他没登记,也没拿文件,就站在那里,直到我走。
”
陈默接过照片,放大那人面部。
轮廓模糊,但耳垂上有一道细小的疤痕,呈弧形,像是旧伤。
“这伤……”他顿了顿,“我在李哲以前的照片里见过。
他初中打篮球时被划伤的。
”
林小满眼神一凝:“有人在监视档案调阅?”
“不是监视,是监控。
”陈默声音沉下去,“他们知道谁会去查,也知道查了什么。
李哲当年一提这事就被逼转学,现在我们一碰档案,立刻有人出现。
这不是反应,是预判。
”
林小满沉默片刻,将《引魂录》放进包里,拉上拉链。
她走到门口,穿上外套,动作干脆。
“那我们就换方式见他。
”
陈默跟上来:“怎么见?他不会再用公开联系方式。
”
“他留过一条备用路径。
”她从手机里调出一条旧信息,是李哲转学前发的,内容只有一串数字,当时以为是书号,现在看,更像是加密坐标,“这串数字符合《城市交通年鉴》的索引规则。
第17册,第42页,第8行。
”
陈默一怔:“那本书在书店阅读角,你放的。
”
“我没放。
”她转身下楼,“但我昨晚整理书架时,发现它不在原位。
有人动过。
”
两人回到书店,林小满直奔阅读角。
书架第三层,《城市交通年鉴》第17册静静立着,书脊有轻微磨损,像是被人频繁取出。
她抽出书,翻到第4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8行写着:“南三环旧泵站,夜班更夫姓王。
”
她合上书,正要收起,忽然发现书页边缘有一道极细的折痕,折成三角形,尖角朝下。
她心头一跳,立刻取出校服碎片比对——符号阵列的右下角,正是这个角度。
“他们知道我们会来。
”陈默低声说。
“不。
”林小满摇头,“是李哲。
这是他留的暗号。
他知道有人盯着,所以用书做中介,把信息藏在公共资料里。
三角折痕,是他确认‘标记’的方式。
”
她立刻拨通那个未保存的号码。
铃声响到第五声,接通了。
“是我。
”她说,“我看到了书里的标记。
我们需要谈一次,关于那个三角。
”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呼吸声极轻,像是压抑着情绪。
“你已经知道了?”李哲的声音沙哑,“他们也在找你。
”
“谁?”
“穿黑风衣的人。
他们不是学校或教育局的。
他们……属于一个系统。
签了字的人,会被记录,会被追踪,如果试图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