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官上任,旧人不爽(2/3)
头目签字或按手印)、物品名称、精确数量以及用途;第三本是库存台账,随时反映每一种物品当前的存量,每一次出入库都需立刻更新,确保记录的账目和库房里的实物分毫不差。
他坚持最简单的“收付实现制”,每一笔铜钱的进出,都必须对应到实实在在的入库或出库单据——他用炭笔将这些细节写在粗糙草纸上,作为凭证牢牢附在相应的账目后。
至于那些模糊的“杂项支出”,他直接冻住,非要不可的支出也要求写清事由,并找一个监工小头目作见证签字画押。
司徒羽深知,账目和库房清晰只是基础,流程混乱才是滋生贪腐和浪费的温床。
他着手改造整个采买流程。
他开始暗中盘算各组的消耗速度——砸石组工具磨损得快如流水,挑晶组对萤石粉的需求则相对稳定。
结合库存台账反映的余量,他总能提前一两天琢磨出矿场需要补充什么,多少才够用,并预估出大致的花销。
这份详尽的采购明细清单,他会主动揣着去向赵老嘎汇报请示。
赵老嘎看着条理分明的东西,心里舒坦,通常都是大手一挥,痛快地点头应允。
到了每旬固定的采买日,司徒羽便怀揣着清单和预算好的铜钱,在赵老嘎指派的监工“陪伴”下,前往前庄进行采购。
他摒弃了老钱只盯着几家熟面孔的做法,而是在摊贩间穿梭货比三家,甚至在采买常用品如盐或工具时,会引入简短的竞价,优先选择报价实在、东西又不赖的卖家。
每买成一笔,他都记得索要对方按了手印或画押的简易收据。
货物运回矿场,也非卸下便算完事。
库房门口成了临时的验收点。
司徒羽当着监工的面,对着采购清单,把买回来的东西一项项清点过秤,仔细验看质量。
确认无误后,这些物资才能正式“落户”库房。
紧接着,入库账和库存台账便需马上动笔更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各组想从库房拿东西,同样变了规矩。
领用人必须由组长出面提出申请,司徒羽则依据库存是否充足和实际需求是否合理来斟酌批与不批(主要为了避免无谓浪费),在出库账上落下明确的记录后,领取人必须签字或按上手印,物品才能到手。
变化,在司徒羽接手采买后的短短一个月内,便如同春雨润物般悄然显现,却又清晰得让整个矿场都无法忽视。
原本像个巨大垃圾堆的库房焕然一新。
物品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萤石粉一袋袋码在角落,铁器工具按新旧排列在专门架子上,油盐布匹各居其位。
那几块用木炭画着格子的分类标签牌,虽然简陋,却让最邋遢的矿工进来,都能立刻找到需要的东西。
那三本用炭笔写就的新账册,虽然纸张粗糙,但记录得条理分明,一笔笔铜钱的去向、一件件物品的来路都清清楚楚。
月末司徒羽将汇总好的总账——矿场拨了多少铜钱、实际花了多少、居然还剩下十几枚——简明扼要地向赵老嘎汇报时,这个粗人虽然对那些格子和数字细节不甚了了,但“总数明白”、“有结余”这几个字眼,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