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艾莉丝的脑波加密算法(2/3)
金属皮肤般的银色涂层,在应急红光下泛着冰冷而坚韧的光泽。
“自组织低温修复凝胶…月壤纳米硅基体负载记忆合金微粒…”萨米尔喘着粗气,护目镜上凝结着白霜,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能在零下200度保持活性…自动匹配裂缝形态…硬化强度超过原钛合金结构…”他看向陈锋,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临时堵住了…但整个循环系统的冗余阀和传感器网络被脉冲烧得一塌糊涂…需要彻底更换。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锋抹了一把脸上的冰霜混合物,看着那神奇的银色“补丁”,又望向医疗区的方向,眼神凝重。
“堵住漏洞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风暴,恐怕才刚刚开始。
”
---
**月球地质分析中心。
**
这里远离主基地的喧嚣和混乱,只有精密仪器低沉的嗡鸣。
林海站在离子探针显微分析仪(SIMS)的操作台前,眼窝深陷,下巴冒出青色的胡茬,白大褂上沾着点点月尘。
他面前的屏幕上,正显示着一块编号L-1147的月海玄武岩样本的超高分辨率同位素分布图。
这是从导致模拟崩溃的同批次月岩样本中挑选出来的。
屏幕上,代表不同元素同位素(如氧-18、钾-40、氩-36)的彩色光点密密麻麻,构成一幅复杂而看似随机的星图。
林海的手指在悬浮控制屏上飞快操作,复杂的算法模型一层层叠加上去,试图从这看似混沌的数据中寻找导师张老笔记中暗示的“同位素密码”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排除宇宙射线影响…校正仪器误差…剥离地质年代叠加效应…”他喃喃自语,精神高度集中。
常规的分析方法一无所获,同位素丰度变化完全在自然涨落范围内。
绝望感如同冰冷的藤蔓开始缠绕他的神经。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手指划过屏幕准备关闭最后一个滤波算法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分析仪旁边一块不起眼的、未经抛光、保持着原始破碎断面的月岩标本。
昏暗的仪器灯光下,那粗糙的断面深处,似乎有极其微弱的、转瞬即逝的反光点闪烁了一下,如同星辰在深渊中的眨眼。
林海的心脏猛地一跳!一种强烈的直觉攫住了他。
他抓起那块粗糙的L-1147标本,冲到旁边一台用于观察矿物晶体缺陷的低温阴极发光(CL)显微镜下。
他摒弃了所有复杂的同位素分析,将样本固定在冷台,开启高能电子束激发。
视野瞬间改变。
在显微镜下,月岩粗糙的断面不再是灰暗的石头,而变成了一片由无数微小矿物晶体构成的奇异“森林”。
大多数晶体发出常见的、代表不同矿物成分的微弱暖色光(长石偏黄,辉石偏绿)。
然而,就在这片“森林”深处,一些极其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深嵌在基质中的特定类型斜长石晶体,在电子束轰击下,竟反常地迸发出极其锐利、稳定的蓝色冷光!这种光,通常只出现在具有特殊晶格缺陷或极高纯度的人造晶体中!
“异常发光点…分布在哪里?”林海屏住呼吸,将CL显微镜的图像与SIMS获得的同位素分布图进行超精度空间坐标叠合。
当两个图像完美叠加的瞬间,林海如遭雷击,猛地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仪器架上!
那些在CL显微镜下发出异常锐利蓝光的微小斜长石晶体位置——每一个点——都精准地对应着SIMS同位素分布图中,钾-40同位素丰度出现极其细微(此前被算法判定为噪声)、但确实存在的异常峰值点!
这不是随机的!这些异常点,在空间分布上,构成了一种…几何级数的排列!一个由天然矿物晶体为载体、以特定元素同位素丰度异常为信息单元、深藏在月岩微观结构中的…密码矩阵!
林海颤抖着手,调出张老笔记中那些残缺的弦论公式和几何拓扑草图。
他将这个由异常同位素点构成的几何级数模型导入公式。
屏幕上,复杂的数学符号开始疯狂跳动、组合、验证…
几秒钟后,一个简洁而震撼的几何结构——一个嵌套的十二面体与扭曲的克莱因瓶拓扑结合体——在屏幕上稳定地旋转起来。
旁边,一组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五位的空间坐标被自动计算生成,旁边标注着其指向的目标:**月球背面,马斯基林环形山中心区域,地下深度:1147米±5米**。
坐标!张老用生命隐藏的坐标!它就藏在月球的石头里,藏在原子的尺度上!
林海盯着那旋转的几何结构和冰冷的坐标数字,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这不是人类的手笔。
这是某种超越了人类科技极限的存在,以月球本身为石板,以地质演变为刻刀,以原子的同位素为墨水…留下的路标。
他抓起通讯器,手指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