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灵泉复测:地质数据里的“灵气密码”(1/3)
林岚加入项目组的第二天,就提出要去龙门山区灵泉现场复测——她带来的“异常磁场区域”数据虽详细,但大多是卫星遥感和地面浅层勘察结果,缺乏灵泉周边的深度地质数据,而这些数据,正是判断灵气节点规模、寻找灵气源深度的关键。
“灵泉的泉水里含有高浓度灵气,很可能与地下深层的‘灵气脉’相连。
”林岚在出发前的准备会上,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地质剖面图解释,“我带了便携式地脉探测仪,能检测地下500米内的地质结构,说不定能找到灵气脉的走向;另外还有水质分析仪,能检测泉水里的矿物质成分,看看灵气与矿物质是否存在关联——这些数据,对后续寻找其他灵气节点至关重要。
”
张杰对此格外支持。
灵泉虽然是目前唯一已确认的灵气节点,但他们对其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灵气浓度随时间波动的规律、灵气脉的延伸方向、泉水里是否含有激活机甲核心的关键物质,这些都需要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马宏则协调了勘探队,安排两名队员随行负责安全保障,同时让采集站的李哲提前准备好复测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8月23日清晨,张杰、林岚、马宏带着勘探队队员,驾驶两辆越野车驶向龙门山区。
林岚坐在副驾驶,手里始终握着平板电脑,反复查看灵泉周边的地质资料,偶尔会和张杰讨论几句:“张顾问,你说灵气脉会不会沿着地下暗河分布?上次山洪后暗河改道,灵气浓度才出现波动,这似乎能解释通。
”
“很有可能。
”张杰点头,回想起2285年学到的灵气地质知识,“2285年的研究显示,灵气脉通常与地下水体伴生,暗河、地下水脉都是灵气流动的‘天然通道’。
灵泉的泉水很可能就是灵气脉与地下水交汇后,涌出地面形成的,暗河改道相当于‘打通’了部分通道,所以灵气浓度才会上升。
”
马宏握着方向盘,听着两人的讨论,心里对“灵气”的认知又深了一层——以前他总觉得“灵气”是抽象的“能量”,现在才知道,它竟然能和地质结构、地下水体这些具象的事物关联起来,甚至能用科学仪器检测、分析,这让他对后续的研发更有信心了。
上午十点,车队抵达龙门山区采集站。
李哲早已在采集站门口等候,看到他们下车,立刻迎上来递过一份数据报告:“张哥,林姐,马队,这是最近三天的灵气浓度记录,每天凌晨三点左右都会出现一次小峰值,最高达到1.9灵能单位,比上次你们来的时候又高了一点。
而且发电机运行很稳定,转化效率能稳定在68%左右,没有出现过载情况。
”
林岚接过报告,快速扫了几眼,目光停在“峰值时间”上:“每天凌晨三点?这个时间很特殊,通常是地下水体流动速度最慢、压力最稳定的时候,会不会是灵气脉在这个时间段的‘释放量’最大?我们今天可以重点监测凌晨三点的灵气浓度和地脉数据,看看有没有关联。
”
众人走进采集站——钢结构小屋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侧放着灵气发电机和灵能储存罐(尚未完工,只搭好了框架),另一侧是监测控制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灵气浓度、发电机电压、电流等数据。
林岚放下随身的设备包,立刻开始调试地脉探测仪:她将探测仪的探头固定在灵泉旁的地面上,连接好数据线,打开电源,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地下岩层的三维图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岩层类型,红色区域则代表“高导电、高磁场异常区”。
“你们看,灵泉下方120米处,有一条红色的条带区域,宽度约5米,沿着西北方向延伸。
”林岚指着屏幕上的图像,语气兴奋,“这条区域的导电率和磁场强度都明显高于周围岩层,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灵气脉!而且它的走向与地下暗河的流向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灵气脉与地下水体伴生’的猜测。
”
张杰凑过去看屏幕,红色条带区域的走向正好指向龙门山区深处,与他记忆中2285年记载的“龙门灵气脉主干”位置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