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洞!给钢疙瘩做个大手术!(1/3)
掏内腔!
刚刚缓过一口气的工匠们,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车外圆,好歹还能看着。
这往一个铁疙瘩里头钻洞,那不是瞎子摸象吗?
里面车成什么样了,谁知道?
万一车偏了,车歪了,这几百斤的好钢,不就彻底报废了?
“周……周顾问,这……这怎么掏啊?”
一个老师傅愁眉苦脸地问。
“咱们又没那么长的钻头,再说,就算有,也看不见里面啊。
”
“谁说要用钻头?”
周墨摇摇头,他知道以现在的条件,根本造不出能钻透这么厚钢板的麻花钻。
他走到那面“知识之墙”前,指着一张早就画好的图纸。
图上,是一把造型古怪的刀。
刀身细长,刀头却是一个弯钩,钩尖闪着寒光。
“我们用这个,我管它叫‘镗刀’。
”周墨解释道。
“先在钢锭中心,用咱们的车床,车出一个尽可能深的小孔作为引导。
“
”然后,就把这把‘镗刀’伸进去,一点一点地往里‘镗’,往两边‘扩’。
”
“就像咱们拿勺子,去挖一个西瓜瓤。
”
这个比喻很形象,工匠们一下子就听懂了。
可问题也来了。
“周顾问,这……“
”这勺子伸进去,可里面挖成啥样,是圆是扁,咱们还是不知道啊!”
葛老铁皱着眉头,问出了关键。
“所以,我们还需要另一件法宝。
”
周墨又指向旁边一张图纸。
那是一把结构更简单的工具,像一个巨大的圆规,两只脚却是朝里的弯钩,顶端还有一个可以调节松紧的螺杆。
“这叫‘内径卡尺’。
”
“每镗一刀,我们就用它伸进去量一下,看看里面的尺寸对不对,圆不圆。
”
镗刀!
内径卡尺!
又是两个闻所未闻,但一听就觉得无比厉害的新鲜玩意儿。
工匠们看着墙上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图纸,再看看周墨,眼神里除了敬佩,更多的是一种狂热的信赖。
在他们心里,周顾问就好像一个无所不能。
不管多大的难题,他总能从脑子里掏出各种稀奇古怪,但又好使得不得了的法宝来解决。
“还愣着干什么!”
葛老铁一挥手,对着手下的铁匠们吼道。
“图纸都给你们了,炉子还没熄火!今天晚上不睡觉,也得把这两件宝贝给老子打出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山神庙时,一把闪着乌光的镗刀和一把巨大的内径卡尺,已经静静地摆在了周墨面前。
镗孔的工作,比车外圆要枯燥、缓慢得多。
车床发出“嗡嗡”的低鸣,细长的镗刀被刀架夹持着,一点一点地探入钢锭中心的引导孔。
“吱——吱——”
切削的声音不再连续,而是一阵一阵的。
每前进一毫米,葛老铁都要小心翼翼地退刀,熄停飞轮,然后用内径卡尺伸进去反复测量,校对数据,再重新开机。
这是一个极其熬人的水磨工夫,考验的是耐心,更是精度。
整整两天,修理厂里只剩下车床单调的转动声和葛老铁粗重的呼吸声。
他的眼睛熬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
有一次,因为太过疲劳,他进刀稍稍深了半分,卡尺伸进去一量,内壁出现了一道微不可察的划痕。
当时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