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源起(2/3)
、致密,最终凝结成统一的实体——梦核。
第一块梦核通体温润,质地介于石与玉之间,既不似岩石般冰冷坚硬,也不似玉石般脆嫩易碎,触感温润细腻,仿佛有生命在其中流转。
其内部流转着彩色光纹,那是各色纯念雾介与意识碎片交融的痕迹,核心特质在于“动态平衡”——它并非静止的实体,而是时刻进行着雾介的逸散与回笼:表层的纯念雾介会持续缓慢逸出,同时又会从周围环境中吸附游离的同属性雾介补充自身,形成循环,如同生物的呼吸。
梦核既储存着海量纯净的雾介能量,又承载着意识碎片中碎片化的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温暖的相处时光,或许是一次勇敢的冒险,或许是一份深藏的执念。
触碰梦核时,操控者能感受到清晰的意识共鸣,仿佛在与千万年前的灵魂对话。
梦核的强弱,仅取决于包裹的纯念雾介纯度、意识碎片的完整度,以及雾介逸散与回笼的平衡效率,并无材质之分。
高阶梦核仅因能量更充沛、记忆更完整,平衡效率更高,而具备更强的规则承载能力,是构筑梦泡、驱动雾介术的关键;低阶梦核则因能量稀薄、记忆残缺,平衡效率较低,仅能支撑基础功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梦界的创生,正源于梦核这种持续不断的雾介逸散。
那些从梦核中逸出的彩色纯念雾介,受核内意识碎片的牵引,不会随意飘散,反而会在梦核周围自发聚拢、重组,构建出具象场景——意识碎片中残留的记忆,为场景赋予形态,而逸散的各色雾介则为场景赋予实体:青雾化作挺拔的林木,绿雾凝成蔓延的草地,蓝雾聚成澄澈的溪流,红雾化作天边的霞光,黄雾凝成温暖的灯火,每一抹色彩都精准对应着场景的一角,让原本虚无的空间变得鲜活立体。
当逸散的雾介构建出足够广阔的场景后,梦核会自动调节逸散速率,让一部分雾介在场景外侧凝结成一层半透明光膜——这层光膜由高频流转的纯念雾介构成,如同天然的屏障,将内部场景与外界的虚无、浊雾隔绝开来,同时又能允许环境中的纯净雾介渗透进入,供梦核补充自身,这便是最初的“原生梦泡”。
原生梦泡的形态千奇百怪,完全取决于梦核内意识碎片的记忆与雾介的排布:有的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无尽草原,青雾与绿雾交织,生机盎然;有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残破古城,褐雾与灰雾构建墙体,红雾点缀残阳,满是悲壮与哀恸;有的是一间温暖明亮的小屋,黄雾化作灯光,粉雾凝成织物,藏着家人相守的温馨;还有的是一片无垠花海,粉雾与紫雾铺展,飘荡着恋人至死不渝的执念。
这些原生梦泡诞生后,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因内部梦核的意识能量相互吸引、彼此牵连,逸散的雾介在泡与泡之间交织缠绕,如同水滴汇聚成海,如同星辰凝聚成银河,最终在虚无中撑起一片广阔、完整、独立的领域——梦界,就此在雾介的循环流转中,正式诞生。
李砚下意识地看向身侧悬浮的梦泡,梦泡表面的蓝光涟漪突然剧烈起伏,光膜微微震颤,仿佛在回应典籍中记载的动荡起源,每一次波动都与那段古老的创生史共振。
他忽然明白,自己的梦泡虽由谢先生指导制作,本质上仍是遵循着梦界诞生的底层逻辑:以纯念雾介为基(基础层),以梦核为魂(功能层),以规则为骨(防御层与功能规则)。
只是经过无数代操控者的摸索与优化,它少了原生梦泡的野性与不确定性,多了人为设计的精妙与稳定,就像从野生的藤蔓,被培育成了规整的盆景,却始终保留着最本源的生命力——其基础层的淡蓝雾介,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