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意外的惊喜(1/3)
新布料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新风服装店”。
王淑芬连夜赶工,用那批从服装厂淘来的“次品布”,做出了第一批非裤装产品:几件样式简洁的衬衫、两条及膝的A字裙,还有几件修身款的针织衫。
这些衣服的款式,林凡参考了记忆中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的元素,比如衬衫的小尖领、裙子的腰省设计、针织衫的螺纹收口,虽然简单,但比市面上大多数粗放的衣服显得精致不少。
当这些新货挂上货架时,小店的气氛顿时不一样了。
原本略显单调的裤子阵列旁,增添了柔和的女装色彩和更丰富的品类,整个店铺的“档次”似乎都提升了一截。
孙姨看着这些新衣服,啧啧称赞:“小林,这些衣服样子真俊!肯定好卖!”
陈远也挠着头憨笑:“这下咱们店像个正经服装店了。
”
林凡心里也充满期待,但他更清楚,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给这些新品的定价比裤子略高,衬衫定在十二到十五元,裙子十六到十八元,针织衫十元左右。
这个价格在个体户里不算低,但他希望通过更好的版型和细节,走一点差异化路线。
开业第一天,新货果然吸引了更多目光。
不少女性顾客,尤其是年轻姑娘,被这些款式新颖、颜色雅致的衣服吸引进店。
她们好奇地摸着布料,比划着尺寸,问价声此起彼伏。
“这衬衫领子真别致!”
“裙子腰身收得真好,显瘦!”
“这针织衫穿着舒服吗?”
然而,问的人多,真正掏钱买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比已经形成消费习惯的踩蹬裤,这些价格更高、需要更多搭配思考的“新品类”,顾客们显得更加谨慎。
一天下来,裤子卖出去四条,而新衣服只成交了一件衬衫和一件针织衫。
孙姨有些着急:“小林,是不是咱们定价太高了?”
陈远也有些担忧:“是不是样子太新了,大家接受不了?”
林凡看着货架上几乎没动的新衣服,心里也有些打鼓,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分析着原因:一是新品需要市场认知过程;二是可能自己的销售话术没到位,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衣服的优势;三是…或许确实需要一点“催化剂”。
“别急,孙姨,陈大哥。
”林凡安慰道,“新东西上市,总有个过程。
咱们得有点耐心,也得想想办法。
”
晚上打烊后,林凡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店里,对着那几件样品苦思冥想。
如何打破僵局?降价促销?那是最后的手段,容易损害品牌形象。
搞点噱头?比如买衣服送个小配饰?成本又上去了…
正当他有些一筹莫展时,店门被轻轻敲响了。
这么晚了,会是谁?林凡警惕地走到门边,透过玻璃窗往外看——竟然是苏晚晴!
他连忙打开门:“苏姑娘?你怎么来了?快请进。
”
苏晚晴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饭盒。
她看了看略显凌乱的柜台和挂着的新衣服,微微一笑:“我哥晚上炖了点汤,让我给你送点过来。
看你店里灯还亮着,就知道你没走。
怎么,为新货发愁呢?”
林凡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还温热的饭盒,心里涌过一阵暖流:“是啊,今天新衣服问的人多,买的人少,正琢磨怎么回事呢。
”
苏晚晴走到货架前,仔细看了看那几件衬衫和裙子,伸手摸了摸一件米色衬衫的领子和袖口,点了点头:“做工和版型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