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省城之行(2/3)
着白底黑字的单位牌子,透着一种机关单位特有的肃穆感。
paredtotheirsmallstorefrontinJiangzhou,theplacefeltimposing.
在门卫室登记后,他们被指引到二楼的音像编辑部。
敲门进去,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靠墙放着几个绿色的铁皮档案柜,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书籍、稿纸和一些磁带。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花白、约莫五十岁左右的老同志接待了他们,旁边还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看起来是干事模样的女同志。
“你们是江州‘新风文艺社’的同志吧?我是音像编辑部的主任,姓郑,郑文明。
这位是编辑部的干事,小刘。
”老同志态度很和气,但眼神透着审视。
“郑主任好!刘干事好!”林凡连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恭敬地自我介绍,“我们是江州‘新风文艺社’的,我叫林凡,这位是苏晚晴同志,负责内容策划,这位是苏明同志,负责技术。
感谢领导给我们这次汇报学习的机会!”他的措辞谨慎而谦逊,完全符合与体制内单位打交道的礼仪。
苏晚晴和苏明也赶紧问好。
“坐吧,坐吧,别客气。
”郑主任指了指旁边的木头长椅,小刘干事给他们倒了水。
寒暄几句后,切入正题。
郑主任扶了扶眼镜:“王指挥(省歌舞团)跟我们推荐过你们,说你们几个年轻人对音乐普及很有热情,也做了一些尝试。
我们《百灵鸟》这个项目呢,是馆里的重点任务,目的是向广大青少年推广优秀的民族音乐和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意义重大。
所以,对合作单位的要求是很高的。
你们先谈谈你们的想法吧。
”
压力瞬间到来。
林凡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苏晚晴,用眼神鼓励她。
苏晚晴会意,拿出准备好的建议书,开始陈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起初有点紧张,声音微微发颤,但一旦进入自己熟悉的音乐领域,立刻变得自信而条理清晰。
她从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谈起,讲到选曲的原则,如何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如何编排节目才能引人入胜,还现场朗诵了一段她写的关于《黄河大合唱》的解说词片段,声情并茂。
郑主任和小刘干事开始还只是听着,渐渐地,坐直了身体,眼神中露出了惊讶和欣赏。
显然,苏晚晴的专业素养和投入程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接着,林凡接过话头,他重点阐述了“新风”的执行理念:质量第一、内容为王、服务至上。
他展示了老顾客的推荐信,表示他们非常重视受众反馈。
然后,他示意苏明播放音频小样。
当清澈、饱满、几乎没有底噪的音乐从办公室那台旧录音机中流淌出来时,郑主任和小刘干事明显愣了一下。
他们平时接触的录音资料很多,但如此精良的音质,尤其是在普通设备上播放还能有这种效果,确实少见。
“这音质…是你们自己处理的?”郑主任惊讶地问。
“是的,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