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卧薪尝胆、准备动手(2/3)
指挥部”一步,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他需要蛰伏,也必须蛰伏。
理由清晰无比:遍布华国城镇的“天网”系统早已织就一张无形的巨网。
依托海量监控探头与大数据分析,警方能在数秒内锁定任何暴露在镜头下的可疑目标,精确勾勒其轨迹、身份、落脚点。
这系统堪称犯罪克星,暴力犯罪的破案率因此飙升至历史峰值。
当然,深知这“天网”运行逻辑的游川,也洞悉其两大致命软肋:
其一,核心识别极度依赖清晰人脸信息。
其二:它那海量监控数据的存储周期,通常只有一个月。
这意味着,只要彻底消失一个月以上,当他再次现身时,若能完美规避生物信息暴露(尤其是人脸),这张巨网对他而言,便形同虚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在正式扣动复仇扳机前,他必须从“天网”的大数据视野中彻底蒸发,成为一个“不存在”的人。
当然,这一个月绝非空白。
游川的日程被填充得密不透风。
首先,他从原则上,未信任过暗网。
即便是这些网站,通常以绝对隐私绝对安全标榜自己,但游川知道————这种网站上,什么道德水准的人都有。
鉴于其交易物品的敏感性,除帐篷、睡袋、食物等日常可见、难以与犯罪直接挂钩的物资外,所有用于“行动”的关键物品——武器、通讯、特殊工具配件——他购买的,清一色是半成品或基础原材料。
为了最大化增加未来可能的调查难度,这些零部件还需要经过繁琐的二次加工:拆卸、打磨、修整、重组……最终才能成为可用的成品。
这也是他选择这家钢铁厂维修车间作为据点的核心原因——这里拥有他所需的大部分基础工具和设备。
当然,同样是出于安全考虑,行动所需的化学制剂,游川也是通过购买合法且看似无关的成品。
随后,他如同一个隐秘的炼金术士,在地下车间里进行精确的提取、化学反应和提纯,最终合成出他需要的物质。
过程复杂且危险,但每一步都精心切断了与最终用途的直接联系。
即便暗网存在内鬼,但想将这些看似无害的采购品与未来的“事件”串联起来,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即便如此,游川仍觉准备不足。
为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他将搜寻范围,扩展到厂区周围方圆数十公里的荒山野岭。
接下来几天,他就如同荒野中的猎手,他踏遍荆棘,搜寻着一味传说中的“天然武器”。
之后,当搜寻至第十四天,游川在一个隐秘的山坳深处,惊讶的发现了一片特殊的植物群落——植株不高,约0.5至1.5米,茎秆粗壮,花朵呈漏斗状,白色花瓣边缘泛着诡异的淡绿幽光。
曼陀罗花!
见到这玩意后,游川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久违的、冰冷的笑意。
古籍记载,此花妖异,其花粉或花瓣研磨成粉,一旦吸入,轻则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则昏迷抽搐,甚至致命。
传说中的“蒙汗药”,其核心成分正是此物。
于是,他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采摘下这些妖冶的花朵,并带回指挥部。
在简陋的设备下,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干燥、研磨、萃取,他成功地得到了那包致命的淡绿色粉末。
万事俱备。
而剩下的日子里,游川化身最严苛的战术家与士兵。
他将复仇计划的每一个步骤、备用方案、撤退路线,以缜密的思维导图和行动流程图形式,刻画在维修车间一块巨大的黑板上。
每一笔都凝聚着冷静的杀意,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演、修改、优化,直至如同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
并且,他还通过暗网获取的特殊软件,精确的掌握了复仇路径上每一个监控探头的坐标、型号、拍摄角度及覆盖范围。
如同在电子沙盘上排兵布阵,他精心规划了数条进攻与撤退的路线,确保每一步都行走在“天网”的视觉盲区之中。
当然,这还不算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游川开始对自己展开了地狱式训练:
破晓时分,钢铁厂的空地上便响起沉闷的声响——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汗水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