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架构洞察(2/3)
的‘情报分析模型’和‘威胁评估算法’过于依赖表面化的‘网络流量数据’(公开情报和常规动向)了。
缺乏对‘攻击者’战略意图的深度洞察。
”陈昱的声音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冷静,“在当前的‘市场格局’(宇宙战略平衡)下,尤其是在‘终极威慑武器’(黑洞弹)这张王牌即将失效的前夜,位于‘宇宙边缘节点’(已知宇宙边陲)的‘主要竞争对手’(银鹰帝国),若想突破地理限制,进入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核心业务区’(宇宙中央星域),唯一可行的、也是最短的路径,就是吞并我们万罗联邦这块至关重要的‘战略缓冲区’和‘跳板’。
”
他眼中闪烁着IT架构师审视系统瓶颈时的锐利光芒:“这更像是一场由银鹰帝国精心策划的、典型的‘定向渗透与破坏性测试行动’。
他们的目的,并非真的要立刻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是要全面测试我们联邦的‘安全体系响应时间’、‘应急处理流程效率’、‘各部门协同能力’以及‘民众的心理承受底线’。
同时,制造大范围的混乱与恐慌,为我们后续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埋下‘社会阻力’的伏笔。
”
陈昱顿了顿,似乎在回顾历史数据日志:“追溯一下‘系统历史版本记录’就知道了。
几百年前,我们万罗联邦为了优化自身的‘出海通道’和‘数据交互效率’(向宇宙中央扩张),也曾试图对银鹰帝国那套落后的‘封闭源代码系统’(奴隶制社会结构)进行一次‘强制性的系统整合与升级’(解放奴隶战争)。
结果呢?双方在‘系统底层架构兼容性’(军事实力、社会结构)上僵持不下,谁也无法完全‘覆盖安装’对方,最终形成了持续数百年的‘双寡头垄断’市场格局。
现在,维持了数百年平衡的‘核心技术壁垒’(黑洞弹相互威慑)正在崩塌,‘市场竞争’将再次进入毫无底线的、白热化的‘红海阶段’。
”
基于这番深入的分析,陈昱做出了清晰的战略决策:“立刻将我们捕获到的所有这些‘异常会话记录’(被劫飞船的详细情报、劫匪特征、行动模式)以及我们内部的这份‘初步威胁分析报告’,通过安全通道,同步共享给‘基础设施与网络运维部’(联邦军部)。
这种‘网络层的大规模流量攻击’(军事威胁与恐怖活动),理应由他们去负责‘流量清洗’、‘边界防御加固’和‘反制措施制定’。
他们才是专业的‘DDoS防御团队’。
”
梁伟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和惋惜,这相当于把这次事件的“主导权”和潜在的“项目功劳”(案件侦破与处置的荣誉)拱手让给了军部。
陈昱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有些涉及硬件层面对抗、需要调动大量物理资源的‘脏活累活’(直接军事对峙与清剿),不适合我们这种专注于‘信息安全’和‘情报分析’的‘轻资产部门’直接上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且,”他语气放缓,带着一丝算计,“主动送个顺水人情给‘运维部老大’(联邦元帅),对于未来可能需要的‘跨部门资源协调’与‘信息共享’,只会有益无害。
这属于长期投资。
”
话锋一转,陈昱的眼神再次变得锐利:“当然,‘安全事件’的‘溯源分析’(查明劫匪真实身份、资金来源、内部接应)工作,我们必须抢在‘内部审计部’(宪兵部队)前面完成!而且要做得更深、更透!要把这份详尽的‘攻击者画像’(包括其社会关系、训练背景、可能的内应网络)作为我们人情的一部分,打包得漂漂亮亮,卖一个更高的‘价钱’,让军部的那帮老粗承我们一个大人情。
”
视角再次切换,来到遥远的赖特星机场。
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置过程,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大型企业内“跨部门协作”的经典反面教材。
首先抵达的警察部队,作为标准的“一线支持与现场维护团队”,刚刚建立起初步的“应急响应通道”(封锁现场、疏散乘客),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的“现场取证”(调查问询),就被后续呼啸而至、气场十足的“内部审计与风控团队”(宪兵部队)和“集团总部直接派出的安全特遣组”(国家安全部特工)毫不客气地挤到了一边,彻底失去了“事件处理主导权”和“话语权”。
三方人员混杂在一起,职责不清,指令冲突,场面一度颇为混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的高洋,虽然已经远离事件中心,正乘坐军用运输船前往骸可星球报到,但他依然保持着一名优秀“系统管理员”的职业习惯,通过飞船接入的军方内部网络以及偶尔扫到的公开新闻频道的零星信息,大致还原了赖特星机场那场“部门扯皮大会”的概况。
“典型的‘大企业病’发作,”高洋看着个人终端上刷新的混乱简讯,不由得摇了摇头,带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无奈,“出现重大的‘线上生产事故’(连环劫机),第一时间不是齐心协力、高效协同地解决问题、恢复服务,而是‘安全部门’、‘审计部门’、‘一线运维部门’(警察)先要围在一起,争一轮‘事件处理权限’、‘问题定责权’和最终的‘功劳归属’。
”他仿佛看到了前世公司里,一旦服务器宕机,运维、安全、开发等部门互相甩锅的场景。
“内耗严重,响应延迟,最终受损的是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民众)的体验。
”
他特别留意到一条有趣的花边新闻:在机场的混乱中,其“自动化运维与安全脚本”(机场消防与应急系统)似乎出现了“逻辑错误导致的异常触发”,进行了无差别的、大规模的“泡沫覆盖作业”(向部分区域喷洒了大量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