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国门风雨骤然起 鸭绿江畔闻惊雷(3/3)
爱着的土地。
10月5日,星期四。
他们抵达了安东。
这座边境城市,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大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士兵,城外的空地上,扎满了帐篷。
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李云龙没有停留,直接驱车来到了鸭绿江边。
宽阔的江面在夕阳下泛着粼粼的波光,对岸朝鲜新义州的轮廓,在薄暮中清晰可见。
江面上很平静,偶尔有几只水鸟飞过。
谁能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即将在这里爆发。
“江面宽度大约800米,水流平缓,适合架设浮桥。
”同行的工兵团长拿出测距仪,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但是,这里地形开阔,毫无遮蔽,一旦敌人飞机来轰炸,我们的浮桥就是活靶子。
”
炮兵团长也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高炮部队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都是些小口径的高射机枪,根本无法对敌人的B-29轰炸机构成威胁。
要想保证大部队安全渡江,只有一个办法。
”
“什么办法?”李云龙问道。
“夜间渡江。
”两个团长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云龙点了点头。
这也正是他想到的。
利用夜晚,利用敌人飞机无法出动的空隙,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渡过这条江。
但是,几十万大军,要在几个晚上全部渡过去,还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其中的组织难度,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站在江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夜幕完全降临。
对岸的新义州,一片漆黑,死一般的寂静。
他仿佛能听到,从那片黑暗的土地上传来的,人民的哭泣和呻吟。
10月6日,星期五。
北京终于传来了最终的命令。
虽然李云龙没有资格看到电报的原文,但从司令部骤然紧张到极点的气氛中,他已经猜到了答案。
最高统帅部,下定了决心。
打!
一个代号被秘密地传达到了各个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东北边防军,这个带有防御性质的名字,被一个充满着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名字所取代。
当天晚上,兵团司令员召集了所有师级以上的干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的地点,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下指挥所。
“同志们,”司令员的声音不高,但却异常坚定。
“党中央和最高统帅已经做出决定,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援助我们的邻邦,我们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指挥所里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虽然这个决定在大家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但当它被正式宣布的那一刻,那种震撼,还是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感到了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我们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
他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我们有什么?”司令员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有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我们有两条腿,可以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点!同志们,这是一场国运之战!我们没有退路!打赢了,我们将赢得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打输了,我们就有可能重蹈甲午战争的覆-辙,丧权辱国!”
“现在,我命令!”司令员的声音陡然拔高。
“各部队立即按照预定方案,做好一切渡江准备!我们要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插进敌人的心脏!我们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是站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是!”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在地下指挥所里久久回荡。
10月7日,星期六。
就在志愿军各部队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战前准备时,一个让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消息传来:美军第一骑兵师,已经越过了三八线,向平壤发动了进攻。
李云龙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检查一批刚刚从苏联运来的武器。
那是一批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和“德什卡”高射机枪,很多枪的枪膛都磨损严重。
他拿起一支步枪,熟练地拉了一下枪栓,又对着灯光看了看膛线,摇了摇头。
“就靠这些玩意儿,去跟美国人的M1加兰德和卡宾枪拼?”他苦笑了一下。
“老李,别不知足了。
”兵团后勤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这还是最高统帅亲自去跟斯大林磨了半天嘴皮子,才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我们自己的兵工厂,现在连子弹都供不上。
先凑合着用吧。
”
李云-龙把枪放下,他知道后勤部长说的是实话。
他不是在抱怨,他只是心疼自己的兵。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堆积如山的武器箱,望向了南方。
美国人,已经来了。
他李云龙的意大利炮,是派不上用场了。
但是,他手里还有几十万嗷嗷叫的中国爷们。
他相信,只要有这些人在,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刚刚绘制好的,更加精细的朝鲜北部地形图。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叫“云山”的地方。
那里的地形,像极了他当年在晋西北打伏击的山沟。
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酷而又自信的微笑。
“麦克阿瑟……李奇微……”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地念叨着这两个名字。
“老子倒要看看,是你们的钢铁硬,还是我李云龙的骨头硬!”
鸭绿江上,风更急了。
一场即将改变世界格局的惊雷,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李云龙之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李云龙之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