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仙缘(3/3)
贵客来访,他装模作样要爬起来见礼。
装了半分钟,也没等到客气话,容倦不由战术性咳嗽,试图暗示对方。
门口,男子鬓角被风雪浸染,静静看他表演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行了,躺回去吧。
”
大督办拢了拢袖口,进屋坐在一边。
立刻有人来为他关上窗户。
倒茶声传来,容倦喉咙沙哑:“干爹,能帮我捎一杯吗?好人一生平安。
”
步三步四于门外守着,十分诧异为什么有人能上一秒如神仙下凡,丹成千篇,下一秒又一副‘烂泥糊不上墙’的状态。
当看到大督办还真赏了他一杯茶后,步三倒抽一口凉气,看着步四。
这位不会是主子的私生子吧?
容恒崧其实不是认贼作父,是认祖归宗!
屋内似乎飘过来一记眼刀,步三瞬间紧绷站直。
容倦原以为大督办是来询问他有没有发现和四皇子被害有关的细节。
案发时自己和那些僧人道士都处在相对中间的位置,逻辑上讲,是有可能感觉到行凶者的端倪,比如对方是从哪个方向走动。
不料,大督办缓缓又倒了一杯茶,面容平静道:“凶手已经找到了。
”
容倦:“这么快?”
“是一名僧人,在被发现后咬舌自尽。
”
屋内一时有些安静。
凶手能在督办司眼皮子底下自杀,多半另有隐情。
容倦很快想到了重点:“这名僧人的身份是不是有些特殊?”
大督办嘴角微微牵起,似乎很满意他的敏锐。
“此人和文雀寺一名尼姑有一些不正当关系。
”
容倦恍然:“难怪。
”
便宜爹这一手阴谋诡计玩的相当漂亮,有关文雀寺的一切,肯定不能深查。
拔出萝卜带出泥,稍有不慎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哪怕事发,他也有自信能让赵靖渊在调查时被迫帮忙扫尾。
大督办忽然问:“真有什么仙人托梦?”
如果幕后黑手是容恒崧,提前背诵一鸣惊人不奇怪,但这是右相布的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道出如此庞大数量的方子,实在难以解释。
容倦半睁着双目说瞎话:“久病成医,我以前没事背着玩的。
”
“……”
大督办深深看了他一眼。
他不会无故提起任何事:“冬日伤寒不治者无数,你这些方子可管用?”
容倦没把话说死:“只要对症下药,效果应该不错。
”
得到答复后,大督办只喝了半盏茶便起身:“右相今天的目标不止四皇子,自己留神些。
”
寒风从窗户缝钻进来,茶的最后一点热气被吹干,他悠远的目光漫过檐下飞雪。
“真正的寒冬就要来了。
”
·
这算是近来最快的一次破案。
案情性质恶劣,胜在整个告破过程相当顺利。
僧人袈裟内层搜出了所用毒药,另外也有不亚于两名在场者曾说,当时该僧人原本在他们左边,案发后不知何时位置靠右。
人证物证俱在,僧人咬舌自尽前,大喊过一声:“誓死不入道教。
”
连动机都有了。
每逢佛道重大交流,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输的一方要出人加入另一方。
道士剃度,佛家续发,等于在全天下面前打另一方的脸。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败方不但有典籍被毁的风险,信徒也会大打折扣,正统性很长时间都难恢复。
“这名僧人出发辩论前,秘密藏下毒药,原本是以防万一用于自杀。
”
寺院大殿,百官噤声,大督办站在圣座下道明原委:“佛教被压了一头,恰遇日蚀,这贼子被蒙了心,试图用命案阻止辩论继续进行。
”
皇帝额角青筋凸起,一挥袖,盘子里的红枣花生洒落一地,宫人们瑟瑟发抖。
“礐渊子说的不错,假僧太多,天罚误国。
”怒气一重,喉头突然出现一种难言的异物感。
“容恒崧醒了吗?”皇帝缓了缓,冷不丁问。
“臣刚路过去看了一眼,容侍郎还有些神志不清。
”
右相一旦出手,就不会给人喘息的机会,大督办索性给容倦请了个病假,“估计要静养个三五日。
”
皇帝语气沉了几分:“命太医给他用最好的药。
”
大督办躬身:“陛下,大梁如今国运昌盛,由陛下亲自主持的辩论,更有神仙托梦的祥瑞。
严冬将至,不如从中挑选一些于民有利,防治伤寒等丹方传于民间,有利于民生安定,社稷稳固。
”
皇帝闻言身子朝椅背靠了几分,并未立刻回应,漫不经心转着玉扳指。
太医还在检查所有食物器具,四皇子那滑稽的死态重新浮现在他脑海中。
地方上最近并不太平,该死的民谣屡禁不止,四皇子的死很容易被拿来做文章。
片刻后,皇帝看着还保持躬身模样的大督办,淡淡命令道:“允。
让百姓知道天佑大梁,而不是信什么无稽之谈。
”
“凡再传其他谣者,亲眷连坐,首告者查实有奖。
”
大督办垂首间,嘴角短暂牵出一抹极浅淡的弧度:“是。
”
“都退下吧,准备摆驾回宫。
”
高座之下,右相依旧站在那,神情有一丝晦暗。
只是不经意间朝着大督办颔首致意,其意不明,随着各臣退去,消失在他的视野里。
步三来到大督办身后:“这事要如何处理?”
大督办没有直接回答,假龙之说再甚嚣尘上,也敌不过丹方济世,右相设的这局,到头来不知道是给谁做的嫁衣。
稍后,又严谨改了用词——
是做龙袍的边角料。
作者有话说:
野史:
帝,梦遇神仙,偶得丹方千篇,当众宣之,满朝文武叹为观止。
注:六味地黄丸丹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小柴胡汤药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文中皆有调整,请勿效仿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