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造反(1/3)
早春,京城府衙前,一名少女僵硬着膝盖跪在阶梯上。
她的掌心在叩头时,沾满了碎石泥渍。
“求大人明察秋毫,我父曾征战多年,如今死的不明不白。
”
清晨寒风凛冽,路过行人看的暗暗摇头,这一幕近来已经不止第一次出现。
这些日子,京城四处有在伸冤的,据传军户接连不明枉死,府衙查不出什么,便以意外草草结案。
孤儿寡母,丧子老妪,有时一跪就是大半天,看得人着实不忍。
整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行人暗道造孽,却不敢逗留太久。
短短一会儿功夫,少女便被强行拖走,凄厉的哭喊渐不可闻。
这一幕落在隔壁街道出来的乌戎人眼中,露出满意一笑。
随着事件频发,督办司的侦查力度愈发加强,到底还是同仁给力,如此情况照旧能下杀手。
现在只剩下寻一死士,伪装去往郊外,将消息告知返程的军队。
探子满意转身回到驿馆附近。
新协议签订后,京中新建了一座特殊驿馆,供使团常驻。
意义相当于外交站。
皇帝重视面子工程,驿馆要求修建豪华不说,还需要赶工期,选址更是在繁华之地。
原先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只用一点钱便被打发,如今别说寻常百姓,一些平常富户也是苦不堪言。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受降仪式,无论是府衙还是督办司,不约而同选择欺上瞒下。
督办司,步三正一脸费解看着大督办。
外面已经乱成这样了,主子竟然仍旧无动于衷,桌案上放着收纳好的密信,其中一封信角好像有个‘容’字。
步三想起前些天大督办收到这封信后,亲自去了趟地牢,后私下面见了大理寺卿一趟。
期间甚至没有让自己跟随。
“薛樱呢?”
大督办指尖悬在密信上,就在这轻轻一点间,似乎已经有万般算计闪过。
步三回神,连忙道:“她刚忙完,现在已按您的吩咐进宫了。
”
皇宫这个时候可比督办司热闹许多。
万物复苏,鸟雀鸣叫,锦鲤于池中畅游,老道士坐着轮椅在宫中行动。
几名宫人恭敬地跟着他,道士乃礐渊子的师父云鹤真人,近期备受圣上关注。
练出来的丹药让皇帝这几日容光焕发,更胜从前。
进入炼丹房后,老道士稍稍将某些药物加进了丹炉里,佯装没看见窗角偷望的宫女。
宫女捂住嘴,疾行跑向了皇后所在的寝殿。
“当真?”皇后问。
宫女点头,“您吩咐奴婢盯着那道士,结果他似乎在丹炉里下药。
”
这天真要变了,皇后面色凝重,吩咐其他人去看顾好公主。
忽又有人进殿轻声禀报:“娘娘,薛姑娘来了。
”
皇后想了想,挥退左右。
薛樱入殿后,双方有过短暂的缄默。
知晓同宫中贵人们说话,先要委婉,最好借天象器物等隐喻进入主题,再奔核心。
近日化雪天反而要比下雪天冷,待殿内只剩二人时,薛樱开口道:“娘娘,天凉了。
”
皇后座上微微颔首。
薛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
初五,军队凯旋,班师回朝。
为了迎接此次大胜,纵然皇城内乌烟瘴气,怨声载道,仍旧要泼水洗街,强行做出一派新气象。
列道欢迎中,百姓的神情中多少带着几分强颜欢笑。
不止是他们,骑在骏马上的主将一样沉着脸。
不久前郊外有军户亲眷拦道伸冤,因为伤势太重,话都没完全说完,便一命呜呼。
事情传扬得很快,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今日人群中站着不少老兵,没有高呼求偿什么,只是低唤一声将军,喉头中似有千言万语挤不出来。
不过这种悲愤在片刻后,便变成了惊讶。
后方队伍进城,只见叛将们被关在囚车中,他们一个个低着头,看不出神情。
但大家注意力并不在叛军身上,而是位于押解车前的两口棺材。
其中一口收敛着定王世子的骸骨,棺木草率,盖子都没有合,边上红笔潦草写着罪人之名。
另外一口棺木则是很厚重,上面盖着的绸缎上大大写了一个冤。
联系现下疯传的郊外伸冤,百姓的脸色渐渐变了,谢将军该不会是要抬棺进皇宫为枉死者伸冤?!
队伍依旧沉默向前,棺木直直朝宫廷方位而去。
人群都在看棺材时,长队中,一辆马车被轻轻掀起一角。
“呵。
”
街道每五百步设一望楼,如今间隔缩为三百步左右。
武侯值守于望楼上,身带弩箭,可在高处实现全城街巷监督,并做出应急处理。
容倦垂了垂眼,看来皇帝是打定主意要卸谢晏昼一部分军权,并且还提前做出些防范。
身后的北城楼已经渐渐看不见,随着愈发接近皇权中心,行使队伍的速度放缓不少,直至彻底停下来。
容倦悠悠下车。
他今日身穿官袍,高官衣袍刺绣更多,颜色也更深艳,垂眸间,眸光被金丝走线映出一片潋滟。
余光瞥见车旁竭力控制住表情的京畿驻军领队,容倦平静道:“别慌。
”
京畿驻军皮笑肉不笑,九族脑袋都挂在裤腰带上了,能不慌么?
前方谢晏昼也已经下马,听到声音稍稍回头。
日光下将宫墙投射出沉沉阴影。
四目相对,容倦唇畔动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