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系统的雏形(3/3)
等与“水”、“血”相关之滑嫩制品。
·离火(燥烈):辣椒、红油等辛辣刺激之调料。
·艮土(圆融):鱼丸、牛肉丸等形态圆融、包裹馅料之丸类。
·兑泽(咸鲜):海带、紫菜等味道咸鲜、来自泽海之品。
·Y轴(烹饪方式/人为之变):标识汤底对食材气性的引导与改变。
·清汤(近坤/坎):凸显本味,性主厚重包容或清冷纯粹。
·麻辣(近离/兑):强烈刺激,性主燥烈宣泄。
·番茄(近离/巽):酸甜开胃,性主温和疏解。
·Z轴(食客状态/心绪之投影):标识最终呈现出的内在诉求。
·急切补充能量(向量指向乾金)。
·寻求安稳慰藉(向量指向坤土)。
·情绪躁动需宣泄(向量在离火、震木方向有强分量)。
·心思郁结需疏导(向量在巽木、坎水方向有强分量)。
框架易立,血肉难填。
最核心也最艰难的一步,是确定每种要素在坐标中的“权重”。
这是一个反复试错、不断校准的过程。
我成了自己模型的“第一验证者”与“矛盾调解员”。
我反复回溯那些关键案例:
·陆俊竞赛前:点单(大量肥牛-乾金,丸类-艮土,方便面-巽木,微辣-离火)。
其状态(急切补充能量-乾金)清晰。
我据此赋予肥牛较高的乾金权重,丸类较高的艮土权重(象征目标集中),方便面较高的巽木权重(象征快速吸收能量),微辣赋予一定的离火扰动(象征紧迫感)。
·小夏争吵时:点单(菠菜-震木,培根-离火,鸭肠-坎水,原味汤-坤土)。
其状态(情绪激动冲突-离/震/坎)。
我调整菠菜的震木权重,培根的离火权重,鸭肠的坎水权重,并认识到原味汤的坤土权重在此组合中被强烈压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汤老人:点单(海带-兑泽,土豆-坤土,粉丝-巽木,原味汤-坤土)。
其状态(极度的稳定内守-坤土)。
我意识到,在此组合中,兑泽与巽木的权重被强大的坤土权重完全“吸收同化”,指向了极致的坤土状态。
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
同一个食材在不同组合中,其显性的“象”会发生变化。
我不得不引入“主象”、“客象”、“环境引动象”等概念,并设计简单的加权与抑制规则。
草稿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演算的公式写了又改。
我常常为了一个权重的分配是否合理而彻夜难眠,在脑海中模拟着各种点单组合在三维空间中的向量叠加。
雏形初具与未尽的道路
当窗外的天色再次泛起鱼肚白时,一张布满注解、箭头、数学符号和问号的“三维卦食空间坐标图”终于完成了初稿。
它远比最初那个简单的“三维卦食表”复杂、精密,也承载了我无数的心血与思考。
我将其视为最高的秘密,用铅笔细细描绘后,覆盖上半透明的宣纸,再小心翼翼地压在柜台玻璃板下最隐蔽的角落。
抚摸着冰冷的玻璃,仿佛能感受到其下那个刚刚诞生的、脆弱而又充满潜力的“世界”。
我知道,它还不完善,还需要大量实践的检验与修正。
但至少,我已经迈出了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最关键一步。
我不再是那个仅凭直觉和运气窥探天机的旁观者,而是拥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融汇了古老智慧与数学逻辑的“罗盘”。
“火候未到……”我再次喃喃自语,但这一次,眼神中少了迷茫,多了坚定与期待。
是的,火候未到,所以我更需潜心摸索,小心验证。
这系统虽显稚嫩,却是我独自开辟的一条蹊径。
前路或许吉凶未卜,但既已窥见门径,焉有裹足不前之理?
只是这番辛苦,这番际遇,又与何人能说呢?唯有这一室孤灯,半窗残月,与我共证此夜。
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我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开始着手准备这一日的汤底与食材。
手法依旧沉稳,心思却已悄然不同。
潜龙勿用,非是不用,乃待时而动也。
喜欢食卦人请大家收藏:()食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