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冰城惊魂(2/3)
米八,一个只有一米六多一点,且都比较肥胖,与目击者描述的一米七左右的嫌疑人特征明显不符。
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是附近一家企业的临时工,当天只是出于好奇才上前与张辉搭话。
线索再次中断。
而此时,警察被抢枪的消息已经在哈尔滨市民中传开,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
原本在初春夜晚出来散步的市民明显减少,各个社区天一黑就人影稀疏。
那个抢枪的疯子会不会再出来?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也成了压在每个哈尔滨市民心头的石头。
哈尔滨市公安局迅速调整部署,要求全市排查工作实行逐人登记制,下发了入户登记表、重点犯罪嫌疑人登记表等多种表格,要求民警做到逐人登记、逐人排查。
每个排查民警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还要针对排查对象撰写工作记录,特别是对重点嫌疑人及未能见面的排查人员,要全面记录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实行每日汇报总结制度。
城乡路派出所所长吕洪波的辖区虽然距离案发地较远,但他们的排查工作丝毫不敢松懈。
犯罪现场是固定的,但犯罪分子是流动的,谁也不能保证嫌疑人不在自己的辖区出现。
吕洪波在全所民警大会上强调。
他要求民警工作期间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遇到可疑人员立即向所里汇报。
在深入辖区工作时,吕洪波发现居民们都在议论道外区的袭警抢枪案。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不一样了。
他说,按理说初春正是外出散步的好时候,但现在天刚擦黑,小区里就没什么人了。
为了缓解居民的恐慌情绪,派出所不仅给社区更换了更亮的灯泡,还组织保安和治安联防员加强夜间巡逻。
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感,也让居民们更加积极地配合警方工作。
而这,只是哈尔滨市所有派出所工作的一个缩影。
基层民警们虽然工作量巨大,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只要能为破案提供一点线索,付出再多都值得。
一位老民警这样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一天天过去,案件侦破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外区公益街那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区,原本是哈尔滨城区里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如今却成了全省关注的焦点。
三条锃亮的铁路线穿区而过,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夜色中注视着这片区域,总会给人一种破败与苍凉之感。
所有办案民警都忧心忡忡——那把被抢走的手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再次出现,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6月1日上午10点37分,哈尔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呼兰区学院路阳光公寓内发生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手中有枪!
这个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将其与5?5案件联系起来。
各部门警力火速赶到现场,全力开展侦破工作。
民警在现场发现,死者身上既有枪伤也有刀伤,但奇怪的是,死者身上的钱物没有丢失,室内物品也没有被翻动的迹象。
会不会是报警人惊动了正在作案的嫌疑人,让他没来得及翻动财物就逃跑了?有民警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围绕这起案件,侦查人员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抢劫未遂,另一种则认为是寻仇杀人。
大家更希望是后者,因为那样通过梳理被害人的社会关系,案件可能会更容易侦破。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哈尔滨市公安局动用了所有侦查手段。
在枪弹鉴定结果出来之前,警方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罗某的踪迹。
罗某与死者存在经济纠纷,且有外逃迹象。
案发后4小时,罗某在哈尔滨市环城高速公路四方台大桥附近出现。
道里公安分局的200多名警力立即沿江设立了10多个卡点进行围堵,并调集了水上民警队的两艘巡逻艇在江上搜捕,同时还请求警犬大队支援。
犯罪嫌疑人罗某驾车夺命狂奔,气焰嚣张,这让追击的民警一度以为抓到了5?5案件的凶手。
15点05分,经过多警种的全力围剿,走投无路的罗某在松花江南岸落网。
然而,当民警缴获罗某的作案工具时,却大失所望——那只是一把钢珠枪,根本不是制式手枪。
显然,这起案件与5?5案件没有任何关联。
尽管警方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说明了情况,但关于抢枪凶手再次作案的传言还是在几个小时内传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甚至连公安机关内部都有民警误以为5?5案件的嫌疑人被抓获了。
这一段插曲很快过去,5?5案件的侦破工作依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吕嫣提供的嫌疑人作案后只是快步走,显得从容镇静这一线索,让办案民警坚信,犯罪嫌疑人的居住或活动范围很可能与现场周围存在某种联系——或许曾在此居住、打工,或许通过亲属朋友等社会关系在此有落脚点。
5?5案件侦破指挥部以案发地为中心,划定了四个排查区域:第一个圆环是案件中心区所在的公益街、公益一胡同、公益二胡同居民区;第二个圆环包括临堤街、新春街、向前街等;第三个圆环涵盖上河城、黎华小区等居民小区;第四个圆环则涉及陶瓷大市场、银城实业等场所及周边区域。
同时,指挥部还专门设置了中心摸排组,重点排查这些区域内的作案高危人群。
道外公安分局抽调了包括地方和铁路系统在内的180多名警力及96名辅助人员,成立了50个摸排小组,深入居民区、重点场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排查。
经过昼夜不停的工作,共发现1432名重点人员,交由各单位刑侦部门进一步排查,却一一被排除了嫌疑。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着名的老城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其中流动人口就有30多万。
这里历来商贾云集,人流如织,排查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把分局所有警力和保安、协警都投进去,面对这么大的辖区和这么多人口,力量还是显得不足。
韩飞坦言,但案件一天不破,排查和蹲守就一天不撤。
就在警方紧锣密鼓开展工作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竟然顶风作案,而且地点依然选在了道外区。
从事设计工作的刘洋经常在单位加班到深夜,晚归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5?5案件发生后,他心里也曾紧张了一阵子,深夜开车时总会左顾右盼,生怕遇到什么危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警惕性渐渐淡化了。
道外区那么大,我哪会那么倒霉?他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8月24日深夜,刘洋的这种侥幸心理给了他一个惨痛的教训。
那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驾车回到位于道外区的自家小区,来到车库门前。
按下车库门遥控按钮,门缓缓升起,他小心翼翼地将车开进去。
可就在他走下车,刚要步出车库时,两个男人突然冲了进来,其中一人手里握着一把手枪,乌黑的枪口正对着他的胸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洋原本放松的心情瞬间被恐惧攫住,浑身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稍作镇静后,他带着哭腔哀求道:要什么我都给,你们别伤害我。
那两个人迅速将他五花大绑,从他身上搜走了手机和1000元现金。
刘洋以为事情会就此结束,没想到那个拿枪的人收起手枪,却举起了一把斧子朝他砍来。
当时只觉得头皮发凉,血很快就蒙住了眼睛。
刘洋事后回忆说,斧子还在不断地击打他的头部,最终他昏死过去。
幸运的是,刘洋被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保住了性命,但语言表达功能出现了障碍,没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警方在他车库里提取到了两种可疑的脚印,可惜痕迹并不清晰,除了大致花纹,细节特征难以辨认,无法据此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更多信息。
侦查人员带着这两种脚印的图案,走遍了哈尔滨大街小巷的体育用品商店,却始终没有找到匹配的品牌。
那鞋不一定是今年的新品,看样子像是某个杂牌。
一位售货员这样告诉民警。
这起抢劫案的侦破工作也陷入了僵局。
从这起案件开始,道外分局辖区每发生一起案件,民警都会格外留意,试图寻找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