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城堡酒店涉外命案(3/3)
他从早上8点查到晚上10点,连午饭都忘了吃,却一无所获。
7月4日周日下午2点,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提示:“西安1993年命案现场指纹,与桂林地区指纹库中尾数4907的2号指纹相似度720分。
”
“720分?”马华峰皱起眉。
按规定,800分以上才算“高度相似”,720分属于“低分匹配”,很容易被忽略。
但他没有放过——他把两枚指纹放大到最大,一寸寸比对:
起点:都是从指根左侧开始,呈弧形向上;
分叉:在距离指尖1.2厘米处,都有一个“Y”形分叉;
细节:两枚指纹的13个特征点完全吻合,包括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疤痕。
“就是他!”马华峰猛地站起来,椅子被带倒在地。
他抓起电话,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报告总队,找到匹配指纹了!在桂林!”
五、真相大白:两个青年的歧路人生
2004年7月9日,桂林的雨下得淅淅沥沥。
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如铁。
陕西、广西两地警方围坐在桌前,桌上摊着海婷的资料——这个29岁的回族青年,住在将军路,无业,曾因赌博被处罚。
“他现在在东安街的一家娱乐室打牌。
”侦查员汇报,“我们已经布控好了。
”
晚上8点,娱乐室里烟雾缭绕。
海婷叼着烟,手里摸着牌,脸上堆着笑。
突然,几个便衣民警围了过来:“海婷,跟我们走一趟。
”
海婷愣了一下,满不在乎地站起来:“又抓赌?我今天没带多少钱。
”他以为又是小打小闹,直到被戴上手铐,押进警车,才慌了神。
审讯室里,海婷低着头,手指抠着桌角。
陕西民警刘刚操着浓重的陕西话:“海婷,1993年6月,你在哪?”
海婷的身体猛地一僵。
“西安城堡大酒店,638房间,还记得吗?”刘刚盯着他的眼睛。
海婷的脸瞬间惨白,汗珠子顺着下巴往下掉。
他沉默了半小时,突然抬头:“我想抽烟,想喝水。
”
烟抽了一半,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我说……那事,我躲了11年,还是躲不过。
”
1993年,18岁的海婷在桂林混日子,没钱没工作,天天被母亲数落。
同村的曹修德找到他:“去西安搞点钱,那里日本人多,肯定有钱。
”
曹修德比海婷大5岁,曾在西安卖过旅游工艺品,知道日本人喜欢带现金。
两人一拍即合,6月8日坐火车到西安,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招待所——正因为住的不是高档酒店,才躲过了警方最初的排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晚9点,他们在城堡大酒店大堂盯上了日本团。
“都是老人,好下手。
”曹修德对海婷说。
他们跟着老人上了6楼,记住了638号房间。
“我会说几句日语,我去叫门。
”曹修德嘱咐道,“门一开,你就冲进去。
”
门铃响时,珊珊丽正拿着打火机点烟,以为是服务员,随手开了门。
门刚开一条缝,海婷就猛地撞了进去,手里攥着裁纸刀。
曹修德紧随其后,用日语大喊:“把钱交出来!”他还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掩盖动静。
两个老人被按在床上,手脚用胶带绑住,嘴巴被封住。
曹修德翻出日元、美元,塞进包里;海婷则在翻找时,用刀划破了旅行包。
就在这时,门铃又响了——是阿布富美来了。
“我从猫眼一看,是个老太太,就拉开门把她拽了进来。
”海婷的声音发颤,“曹修德说,不能留活口……”
他们把阿布富美拖进卫生间,用裁纸刀割了三人的喉咙。
“曹修德说,划瞎眼睛,免得他们记住我们的样子。
”海婷捂着脸,“我们翻窗户跑的,把带血的衣服烧了,刀拆了扔下水道里……”
根据海婷的供述,民警连夜赶到曹修德家。
曹修德正陪着怀孕的妻子看电视,看到民警,脸色骤变。
他比海婷镇定,直到海婷的供述摆在面前,才低下了头。
曹修德的人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跳级,当班长。
可父亲被高压电击伤后,家里一贫如洗,他辍学打工,在宾馆当行李员时偷过日本游客的箱子,被少管两年。
“我觉得社会对我不公平。
”他咬着牙,“凭什么日本人那么有钱,我却穷得叮当响?”
抢劫得手后,两人分了钱,从此断绝联系。
曹修德后来娶妻生子,甚至当上了食品厂副厂长,以为能洗白过去;海婷则继续混日子,直到被抓。
2005年10月28日,曹修德、海婷被依法执行死刑。
临刑前,曹修德给妻子写了封信:“照顾好孩子,别告诉他爸爸是个罪人。
”
六、尾声:那些未曾褪色的记忆
案件告破后,西安警方带着破案消息,专程去了日本,看望四位老人的家属。
井上玉子捧着亲人的照片,泣不成声:“谢谢你们,让他们得以安息。
”
而那些为案件付出的人,也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李社仓,那位提取指纹的技术员,2000年在珠海处理跨国邮轮劫案时,因有毒气体泄漏牺牲,被追授“革命烈士”;
张大刚,退休后仍保留着那枚指纹的照片,他常说:“痕检员的眼睛,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马华峰,后来成了贵港市公安局副局长,他办公室的抽屉里,一直放着那枚指纹的比对图,提醒自己:“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
如今的西安城堡大酒店,依旧矗立在城市中心,旋转门每天迎来送往。
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跨越国界的悲剧,更没人知道,一枚血指纹如何在十一年后,让真相浮出水面。
而那四位怀揣中国情结的日本老人,终究没能看完长安的落日。
他们的故事,成了中日两国刑侦史上的一个注脚,也让人们记住:无论时光流逝多久,正义的光芒,永远不会被黑暗吞噬。
喜欢大案纪实録请大家收藏:()大案纪实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