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罗布泊谜影(3/3)
一位探险家,早已去世。
时间一天天过去,搜救范围不断扩大,却一无所获。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各种流言开始在民间流传。
1980年10月,香港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惊人消息:美国留学生周光磊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餐厅里,见到了彭加木。
报道说,周光磊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友,9月份在华盛顿的一家中餐馆吃饭时,突然看到彭加木和两个外国人走进来。
他立刻上前打招呼,可彭加木却一脸茫然,说不认识他,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这则新闻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国内外。
人们议论纷纷:彭加木不是失踪了吗?怎么会出现在美国?难道他是故意失踪,带着科研成果叛逃了?
一时间,各种难听的猜测涌向彭加木的家人。
有人说他卖国求荣,有人说他畏罪潜逃。
彭加木的妻子在上海的家里,每天都能收到匿名的谩骂信件,吓得不敢出门。
中央立刻组织人员调查此事。
结果很快出来了:所谓的周光磊查无此人,那封信是伪造的。
彭加木的夫人也证实,丈夫从未提过有这么一位30年前的老友。
人民日报专门发文辟谣,斥责这种造谣行为。
1981年,国家正式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称号,在上海和新疆举行了追悼会。
但流言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越来越离奇。
2006年4月,新华网上的一则新闻再次将彭加木事件推向风口浪尖:罗布泊牧民在一年前发现了一具干尸,身高约1.7米,穿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发现地点距离彭加木失踪处约20公里。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会不会是彭加木?
专家立刻赶到现场,提取了干尸的毛发和骨骼,准备与彭加木儿子的DNA进行比对。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彭加木的儿子拒绝提供DNA样本。
这个消息一出,舆论再次沸腾。
有人说,彭加木其实没死,早就逃到国外了,儿子是怕比对结果暴露真相;有人说,彭加木的失踪牵扯到机密,家人受到了威胁,不敢配合;甚至有人猜测,这具干尸根本就是伪造的,目的是掩盖真相。
面对汹涌的舆论,彭加木的家人始终没有回应。
直到多年后,才有知情人透露,当时拒绝比对,是因为家人不愿让彭加木死后还不得安宁——无论那具干尸是不是他,都让他安息吧。
2008年,央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寻找彭加木》,采访了当年的科考队员和搜救人员,公布了一些从未公开的细节:
彭加木出发前,买了很多大白兔奶糖,那是他最喜欢吃的零食。
搜救人员后来在失踪地点附近,发现了一张大白兔奶糖的包装纸。
彭加木失踪后,队员们在营地附近的高地上燃起篝火,每隔半小时打一次彩色信号弹,希望他能看到信号返回,可直到天亮,都没等到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初的搜寻中,队员们发现过一串疑似彭加木的脚印,还有一处沙地上有坐过的痕迹,像是他曾停下来休息。
但这些细节,反而让更多人产生了怀疑:
既然已经求援,彭加木为什么还要独自找水?他是科学家,不可能不知道东边没有水源。
罗布泊的风沙那么大,脚印和屁股印能保留下来,为什么彭加木本人却不见了?大白兔奶糖的包装纸那么轻,怎么没被风吹走?
队员们说曾射杀过野骆驼充饥,可当时物资已经匮乏,拖着骆驼肉前进只会增加负担,这合理吗?
纪录片本想还原真相,却引发了更多的猜测。
七、荒诞传说的诞生
真正让彭加木事件走向玄幻的,是一个网络热词:双鱼玉佩。
2009年6月,天涯论坛上一个帖子问:中国有没有调查神秘事件的官方机构?一个ID叫大雪压心的网友回复:你要是敢说双鱼玉佩,我就掐死你。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网友们纷纷追问双鱼玉佩是什么,大雪压心却再也没有出现,像彭加木一样神秘消失了。
2010年,另一个网友汇总了之前的讨论,写了一篇《双鱼玉佩事件》的帖子,将彭加木的失踪与一个神秘的双鱼玉佩联系起来。
帖子里说,双鱼玉佩是罗布泊地下发现的一件外星遗物,能复制生命体。
1956年到1960年间,新疆出现过大量复制人,军队无法控制,只好在罗布泊进行原子弹试验,试图消灭这些复制人。
而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就是为了寻找双鱼玉佩的真相。
据说,他在罗布泊找到了玉佩,却不小心被复制出了另一个自己。
为了保密,他只能,而真正的彭加木和复制人,都被秘密保护起来,供国家研究。
这个荒诞的故事,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衍生出各种版本:
有人说,彭加木被复制后,两个都活了下来,一个留在国内,一个去了美国,这就是周光磊事件的真相。
有人说,双鱼玉佩不仅能复制人,还能打开时空隧道,彭加木是穿越到了其他时空。
甚至有人将其与丧尸病毒联系起来,说彭加木发现了一种远古病毒,能让人变成丧尸,他为了不传染给队员,才独自走进罗布泊深处,而后来的搜救,其实是为了消灭病毒源头。
这些传说越传越玄,甚至有人拿出所谓的内部资料目击者证词来佐证,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更有人提出了队友谋杀论:队员们对彭加木积怨已久,在罗布泊腹地无人区,趁乱杀了他,然后伪造了失踪现场。
理由是:
彭加木性格固执,与队员矛盾很深。
当时水尽粮绝,队员们可能为了生存,对坚持继续前进的彭加木下了狠手。
队员们的证词有很多矛盾之处,比如射杀野骆驼的时间线对不上。
这个猜测虽然比双鱼玉佩更,却也缺乏证据。
当年的科考队员们,后来都分散在不同的单位,有人成了教授,有人成了官员,彼此很少联系,但每当被问及彭加木,都情绪激动地否认:我们怎么可能害他?他是个好人,就是太犟了。
八、永恒的纪念
无论流言如何喧嚣,彭加木的名字,始终与罗布泊紧紧相连。
1981年,中科院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
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失踪日期,旁边用红漆写着一行字:彭加木同志永垂不朽。
从此,每一个穿越罗布泊的人,都会来到纪念碑前。
有人放下一瓶矿泉水——这是罗布泊最珍贵的东西;有人放上一块大白兔奶糖,那是他生前的最爱;还有人留下一张字条,写上一句彭院长,我们来看你了。
这个传统延续了四十多年。
如今,纪念碑周围的沙丘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瓶,风吹过,瓶子碰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1999年,彭加木的妻子带着子女,第一次来到纪念碑前。
看着那块被风沙打磨得有些模糊的石碑,看着那些水瓶,一家人泣不成声。
妻子在碑前放下一张字条:衷心祝愿有朝一日,路过此处尊敬的同志们,能在周围寻找到彭加木的遗体和遗物。
万分感谢和期望。
2003年,彭加木的妻子去世,临终前,她还在念叨着丈夫的名字。
这些年,偶尔还有人声称在罗布泊发现了疑似彭加木的遗物,但最终都被证实是误传。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
或许,他真的在找水的路上倒下了,被风沙掩埋,与罗布泊融为了一体。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愿以身许国,为科学事业贡献一切。
或许,他在弥留之际,看到了罗布泊最深处的秘密——那些沉睡的古城,那些未被发现的矿藏,那些大自然的奇迹。
罗布泊还有一个名字,叫地球之耳。
它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大地上,倾听着岁月的流逝,也倾听着人们对彭加木的思念。
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钾盐工业早已今非昔比,罗布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那些洁白的钾肥,滋养着中国的千万亩良田。
这一切,都离不开彭加木当年的付出。
或许,真相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彭加木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家国情怀。
他就像罗布泊的一颗星,虽然消失在了视野里,却永远照亮着后来者的路。
风沙还在吹,罗布泊还在等。
或许有一天,黄沙会揭开最后的秘密,让这位失踪的科学家,魂归故里。
而我们,会一直记得他的名字——彭加木。
喜欢大案纪实録请大家收藏:()大案纪实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