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学英语,雨夜青春,以及再见(1/3)
时间这东西,有时候真就像阿尔伯克基下午的太阳,暖洋洋的,一不留神就溜走了。
晃晃悠悠,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段日子,岳舟一头扎进两件事里。
一是拼命往脑子里灌英语,二是小心翼翼地为他登陆永无止境世界做着各种准备。
凯西·尼尔森,这个戴黑框眼镜,总是怯生生的小钢琴家,当老师,比岳舟想的还要合适。
教起课来,凯西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招数,但就是踏实,有耐心,细致得让人没话说。
每天下午放学,她都准时出现在岳舟新换的公寓式酒店。
凯西每次来,都带着她精心准备的教材,自己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笔记,甚至还有些她从图书馆淘来的,适合他这种英语小白看的趣味读物和电影碟片。
刚开始,岳舟那英语水平,确实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所以当初只能考上个二本院校。
可是在凯西不厌其烦的教导下,他那进步速度,简直可以用“飞”来形容。
这里面当然有他自己目标明确、高度专注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凯西身上那种独特的教学魅力。
她不像别的很多中国老师那样死板地念课本,而是会找些音乐、电影片段,甚至学着电影里不同角色的腔调来给他讲单词和句式。
有时候岳舟为一个发音别扭半天,自己都快泄气了,凯西却从来没露出一丝不耐烦,总是笑眯眯地鼓励他,一遍又一遍地示范,非得让他彻底掌握了才罢休。
岳舟的词汇量,肉眼可见地蹭蹭往上涨。
发音在凯西的调教下,越来越地道,越来越标准。
从一开始只能听懂凯西刻意放慢的话,到后来跟上正常语速,甚至连新闻广播和电影里那些长难句对话,也能听懂个七七八八。
就这么一个多月,他已经能跟凯西相当流畅地聊天了,偶尔还能甩两个包袱,听懂点美式幽默和俚语。
“岳,你学得也太快了吧。
”不止一次,下课后,凯西摘下那副厚厚的黑框眼镜,揉着有点累的眼睛,好奇地瞅着岳舟,“你真确定来美国之前,一点英语底子都没有?感觉你就像……一下子开了窍似的。
”
岳舟只是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轻松地耸耸肩,用越来越溜的口语笑着回她:“可能是我比较有语言天赋?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找了个全世界最棒、最耐心的老师。
”
每次听到这种直白的夸奖,凯西那张白净的小脸蛋儿“唰”地一下就红透了,像熟透的苹果。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嘀咕着“哪有那么夸张”,但嘴角那忍不住往上翘的弧度,却怎么也藏不住。
然后,下一次上课,她就会准备得更加用心。
为了让岳舟更好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也顺便让他感受下阿尔伯克基的风土人情,凯西偶尔会提议把“课堂”搬到外面去。
他们一起去城市公园,坐在草坪上,用英语讨论看到的松鼠和天上的鸟儿,一起去过人挤人的超市,在堆满商品的货架子中间,练习买东西的对话。
凯西还打着“了解美国高中文化”的旗号,放学后带岳舟参观过东部高中。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和日常互动里,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