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3)
“接着,又预判西凉军会和孙坚交锋,让我能坐收渔利。
”
“而后,当我决定联合孙坚时,你立刻看穿他对我的戒备,最终帮我定下这条上上之策。
”
西凉军设下反埋伏之计,令孙坚受创惨重;
太阿以同样策略回击,使西凉军功亏一篑。
西凉**火攻断绝孙坚反扑之机;
太阿也用火攻击垮西凉军士气,让我轻松夺取汜水关。
这旷世功业落入我手,总算扬眉吐气!
董卓祸乱天下,逆行倒施,注定遗臭万年。
而汜水关之战,必将永载史册。
我曹操能名垂青史,全仗太阿智谋襄助。
何其痛快!何其幸运!
曹操转身握住陈渡双手,泪流满面道:
古来明君得贤才,皆以周文王得姜尚,刘邦得张良作比。
我得陈太阿,不正是如此吗?
望太阿继续辅佐,不要离我而去!
这番话说完,曹操静待陈渡回应。
陈渡心知该自己表态了。
论演戏,他可不差。
早在曹操说到一半时,他已挤出眼泪以示感动。
此刻他深深行礼不起:
今日才知主公抱负,令我感慨万千。
我陈渡岂是无志之人?
活着要做名臣,死后要当英灵,光照千秋!
可惜我出身寒微,空有报国之志却无门路。
主公说无人重视您,我又何尝不是?
孝廉选士三百年,我幼失双亲,无孝可尽。
举廉名额都被世家垄断,哪轮得到我?
若非岳父引荐,主公信任,我纵有千般谋略,又有何用?
当年豫让先侍奉中行氏,后效忠智伯。
智伯死后,他漆身吞炭三次行刺...
(
豫让曾言:中行氏视我为寻常人,我便以寻常人之礼回报;智伯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忠相报。
后来他为向赵襄子复仇,三斩其衣后自刎而死。
因此有士为知己者死之说。
主公待我如国士,视我为知己,令我欣喜万分。
但我与豫让不同:豫让本是无名之辈,唯有以死相报,不惜**变声多次行刺。
我虽无豫让的勇力,却自信有谋略之才。
故不愿如豫让般默默赴死,而愿以智慧为主公分忧解难,防患于未然,救国于危难。
我渴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青史留名,超然物外。
主公雄才大略,必有席卷天下之势。
愿我这樊篱之雀,借主公之风直上青云,如大鹏展翅翱翔九天,一览天地万象!
我定不负主公厚望,竭尽所能辅佐主公安定天下。
陈渡的表演到此结束。
曹操并未演戏,但陈渡要把握此刻表现自己。
自古君王不喜无欲之臣。
王翦伐楚时多次讨赏自污,萧何得势后故作横行,皆为明哲保身。
陈渡要在曹操尚重情义时坦明心迹:他渴望功名,追求青史留名,需要明主知遇。
他谦卑地表示:我感激主公知遇之恩,定当竭力效忠。
今日这出戏若演得好,纵使曹操多疑,陈渡此生也已无性命之忧。
士为知己者死是汉代士人深入骨髓的信条。
此话不轻易出口,一旦说出便是庄重承诺。
曹操永志此刻。
他确实如是想,必将此情此景铭刻于心。
【鹏飞九霄借东风】
陈渡欲借其青云之志,而曹操又何尝不愿执此良驹之尾,共赴鹏程?
曹操扶起陈渡,松开紧握的双手,倏然拔剑划破三指,将热血抹于面颊。
随即剑指苍穹,声裂金石:
山河为证,日月可鉴!
曹孟德与陈太阿在此雄关立誓!
太阿不弃,孟德不负!
此生信之用之,此生专之任之!
荣华与共,死生同契!
若违此誓,天地共诛,血脉断绝!
陈渡亦歃血为誓,与之呼应。
(血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