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启程回京(2/3)
私心,便是也会贪墨,但比起此前那些官员可要好得多了。
还有那些富商和家中子弟,他们算不上太富裕,所以便是家中小辈或者自己有些才华,也有抱负,但也没办法进入官场,因为他们手里的那点银钱填不了上官的胃口。
如今秦枭和楚九辩给了他们入仕为官的机会,他们珍惜还来不及,定然不敢贸然行那些不轨之事。
且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有楚九辩这个“神”在。
这些下官们对他都是又敬又畏,至少近两年内都会因为楚九辩的威压而不敢作乱。
这就够了。
两年后这河西郡的百姓们已经恢复生计,而秦枭和楚九辩也能肃清吏治。
那到时候这些官员们想着天高皇帝远,想要贪墨,也没机会了。
到了午间,停了半日的雨便又开始下。
细雨蒙蒙,如烟雾般笼罩着整座淮县县城,也笼着城北的道观。
道观中,灾民们正排队领了午饭。
一碗粥,一个馍,虽吃不饱,但至少不会饿死了。
妇人们的房间内,几位婶子聚在塌边,一边缝补着衣服,一边闲聊。
而在她们其中,有一道身影格外突出。
那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
“丹娘,你刚好些,还是再歇歇。
”一婶子道,“这些活我们就能干,不用你动手。
”
观里的灾民中有不少青壮年劳动力,白日里便会出去帮朝廷办事,虽赚不到钱,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但能在上官们心里留下好印象,灾后他们也能多得些好处。
而他们能干的活,通常都是体力活,便总会不下心破了衣物。
妇人们白日里也会自己熬粥做馍,吃过饭后就给这些青壮年们修补衣服,这小小道观也算是运转了起来,好似一个团结的小村落般。
丹娘轻轻牵唇笑了下,温声道:“无妨,总归闲着也是闲着,且我觉着身子已经大好了。
”
“那倒是,如今你这气色可与前段时日不同了。
”
“那还是要继续养着,神君大人赐的药可也要记得吃。
”
“我记着呢。
”丹娘垂头,轻轻摩挲着自己隆起的腹部,“亏得有赵大夫和神君大人,我此后可不敢再这般,定要好好把孩子养大。
”
这是三壮留在世上最后的血脉,也是他给她留的最后的念想。
此前那般,孩子却还安安稳稳的,定是有三壮在天上保佑着。
且如今神君大人下凡来护佑她们这些普通百姓,日子定能越过越好,她也该振作起来,顶起这个家。
“是这个理儿。
”一婶子双手合十朝着观中主殿的方向拜了拜,道,“眼下神君转世成了太傅大人,定是知道咱们过的苦,特来帮咱们呢。
”
其余人,包括丹娘在内,闻言也都朝那主殿方向拜了三拜。
与此同时。
简宏卓已经从周边沿河的郡县,调来了十七艘大船,这些船都是官府平日里用来运送盐和丝绸等物的。
也不知道简宏卓是怎么和那些地方知府和郡守说的,总归能在三日内借来这么多船实在不容易。
洪水滔滔,如今已经快淹到了淮县,若是这沉船法不好用,洪水定然会把县城都淹没。
眼下秦枭已经去和简宏卓汇合了,楚九辩却没跟着去,而是来到淮县粮仓。
粮仓内的粮已经见底了,楚九辩要从系统里买一些出来。
秦枭此前就已经命人,在周边有灾民聚集安顿之地,都专门收整出了一间“神祠”。
说是神祠也实在有些寒酸,有好一些的是砖房,有些却只是一间不漏风雨的荒屋。
有了神祠,自然要有神像。
可眼下这个情况,别说是秦枭,就是楚九辩自己也不会劳民伤财做那没用的东西。
于是他就命人准备了一些毛笔和笔架,每个神祠里放一根毛笔,就当是“神像”了。
而随着丹娘的病情见好,加之赵大夫的宣扬,楚九辩身为“圣星神君”转世的消息已经传的越来越广。
且秦枭还命人做了更多火折子出来,分到各个地方,同时让人把楚九辩在京中那些“神迹”都宣扬开。
百姓们最是容易动摇,听着周围人都说“神君灵验”,他们便也都信了,一个个去到神祠中跪拜。
眼下的他们最需要的便是温饱,求的自然也只是温饱。
而这两样,偏偏楚九辩都能解决,可不灵验吗?
如今在楚九辩手下最得用的,是一名为韩远道的粮商,三十岁出头,原籍在淮县下方的沙保乡。
此人虽是商贾,却出身农家,且种地的本事极好。
楚九辩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洪灾发生之后,他便把自己手里的粮食都暗暗运往了受灾的村庄,帮不少百姓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楚九辩细细调查过,发现对方在百姓们,尤其是老家沙保乡村民们口中的风评特别好。
所有人都说他买粮的时候价格公道,售粮给百姓的时候也从不会以次充好,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他这个人就同他的名字一样,从未走过歪路岔路。
楚九辩觉得此人的确不错,不仅为人正直,还不忘本,且能从普通农户做成能帮更多百姓做事的粮商,智商定然也不低。
简直就是一个做官的好苗子。
于是他就将人寻来,问他愿不愿意入仕为官。
对方先是怔愣,而后便直接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颤声道:“草民愿意!”
之后的相处中,韩远道此人也表现出了超高的办事能力和效率,凡是楚九辩吩咐下去的事,对方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且完成的非常好。
有时候楚九辩顾不上什么,对方也会立刻提醒。
这感觉就跟找了个万能助理没区别,楚九辩也是此刻,才体会到秦枭使唤秦朝阳时的快乐。
有这样一个下属,真是省了太多事。
如今来到粮仓门口,韩远道看着那已经见底的粮食,忧心道:“大人,新一批的粮食何时能运来?要不要下官去接应一下?”
此前两日,他看着减少的粮食就一直不安,也问过楚九辩粮食的事。
当时楚九辩只说粮食会有的,其余的都没透露。
韩远道便没再催问,如今看着空了的粮仓,他还是没忍住又问了一遍,不过问的还算委婉。
楚九辩道:“马上就到。
”
韩远道一喜,下意识转身朝粮仓外的官道看去,可什么都没见着。
不过转瞬他就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大人说“马上”,应当就是今日能送到的意思,哪里能说到就到?
不管今日何时能到,总归能有粮食送来就好了。
韩远道心里松快下来,收回视线,下意识看向前方的粮仓看了一眼。
这一眼,他便顿时僵愣在原地。
方才还空荡荡的粮仓,如今竟然已经堆满了一个又一个的粮袋!
层层叠叠,每一个都饱满膨胀,一看就装的很满。
“今日起不必太省着,多给灾民们吃一些。
”
这都是灾民们自己贡献的信仰值,楚九辩给他们用回去也一点不心疼。
他侧头,不出意外地看到韩远道露出了惊愕的神情,那惊愕中更还带着一丝敬畏。
楚九辩本就是故意给他看的。
他之后要重用韩远道,不可能只寄希望于对方是个知恩图报、正直善良的人,这太虚了。
任何人进了官场,日久年长都会变,没几个人能记得初心。
所以楚九辩需要给对方一些震慑,让他知道自己在为“神明”做事,如此鬼神手段,他便是此后有了什么不太好的念头,也会想起今日这一幕。
这样的震撼,会时刻提醒韩远道,令他莫要走错路。
韩远道久久难以回神,楚九辩就轻咳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