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辅政之权(1/3)
西北战乱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朝廷正是逢年过节的休沐日。
百里鸿在睡午觉,秦枭和楚九辩则正在养心殿批奏折。
他们正看到了齐执礼递上来的一封折子,上面谈及漕运分司建立的事,说他到了通州之后,就找了当地衙门主事,还找了名单上通州本地的三位学子。
因为有朝廷政令,且设立分司对通州本地也是好事,能给当地官员提高政绩和油水,所以官员们也都非常积极配合,建立分司的工作便很顺利。
而名单上这三位学子,也确实有才气有能力,各有所长,又互相敬重,因而一起帮着齐执礼解决了许多事。
便是最难的“招工”和“荐官”,也是这三人与当地官员富绅们周旋,在不得罪他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选到了那些有能力的小官,而不是那些恐有钱财的关系户。
齐执礼还说再过半个月,他就能出发去下一个地方。
“这事交给他还真是做对了。
”楚九辩道。
秦枭颔首:“只是给他的三千两银子还是太少了,不知能撑到几时。
”
“售卖细盐的商队们也该回来了吧?”楚九辩问。
秦枭道:“陆氏的商队今早刚回来,其他几家十月之前定也都回来了。
”
届时第一批细盐的分成便能收入国库,多少能缓解下压力。
不过这些世家却肯定都不会乖乖按照定额交钱,所以楚九辩早就想要该如何对付他们了。
就比如邱家。
此前中秋宫宴结束后,邱家就先给了朝廷一批银子,算是给楚九辩和秦枭卖个好,为的就是从楚九辩手里拿到宫宴上喝到的美酒。
不过楚九辩一直没给他们准话,便是等着邱家能把剩下的分红尽快送过来。
其他世家,比起邱家更好对付。
因为楚九辩给他们的细盐数量定额有限,而他们各家商队往外卖的时候,一斤盐卖了多少银子也都能查到,因此各家想要在账目上做手脚很难。
最多也就是能贪点蝇头小利,可以忽略不计。
但邱家不一样。
他们的商队能去到边外,像是漠北和西域,就都有他们的商路。
借着大宁内外的信息差,邱家欺负塞外那些人没见过细盐,所以使了很多小手段。
就像秦枭此前得到的消息,就是邱家在卖细盐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售卖纯纯的细盐,而是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粗盐混合,做成了比粗盐更好,但远比不上细盐的“精盐”。
因为有了混合,可售卖的精盐数量就变多了,能挣的钱便也更多。
其他世家自然也想效仿,但大宁内部买得起细盐的人家消息都灵通,知晓真正的细盐是什么样的,所以便是有混合之后的精盐,他们也不会心动,只会想要细盐。
所以这两个原因相加起来,邱家能挣的钱便比其他世家多了不少。
也因此,邱家更容易在账目上扯谎。
但楚九辩和秦枭眼下也只打算若是他们不做的太过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刚夺了他们的漕运买卖,若是细盐也不让他们挣,那邱家说不定就会被逼急了。
如今还不是与世家彻底撕破脸的时候。
“再等等吧。
”楚九辩道,“海州的盐场不是已经被咱们的人接管了吗?等那边可以稳定产量之后,咱们就把细盐买卖收回朝廷。
”
届时细盐收益,再加上漕运税收,朝廷就不缺钱了。
海州位于南直隶与山东的交界处,紧邻着辽阔的东海,有规模排在大宁第三位的大型盐场。
此前细盐问世之后,秦枭就派人去南直隶寻了总督魏仪,叫他想办法控制住海州盐场。
盐场本就是朝廷治下,只是此前疏于管理,才叫地方势力伙同海州知府欺上瞒下,致使私盐买卖猖獗,昧了朝廷不少银钱。
魏仪早就有动盐场的心思,只是此前英宗在位时不作为,他几次上折子也没被重视,加上私盐较官盐便宜一些,百姓们也更爱买私盐,因此他才无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秦枭给他传的信儿里,就说了此后定会降下盐价,不过在此之前,朝廷还是要彻底把控几大盐场才行。
而海州盐场便是第一个要下手整治的。
因此魏仪亲自去了几次海州,前段时日传言来说他已经占了盐场,且已经按照楚九辩教的办法开始加工提纯细盐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等到盐场的细盐产量稳定下来,秦枭和楚九辩就打算将盐分成三等出售。
粗盐属于末等盐,价格一定要调低。
即便不是砍一半,也要砍至少三分之一的价格下去,这样也能有更多百姓们可以吃到盐。
而第二等,便是纯度不够,或者一些有杂质的细盐。
这些盐没有细盐贵,但又比粗盐味道好,可以卖给普通的富户。
而第一等自然就是洁白如雪的细盐。
细盐价格会比二等杂盐高出两倍,但便是如此,那些权贵豪绅也定会趋之若鹜。
如此一来,能产出细盐的盐场握在朝廷手里,挣的钱自然也都进了国库。
而不挣钱的粗盐,就是在造福普通百姓。
等到今后大宁朝政彻底稳定下来,国库富裕,百姓安居乐业,那粗盐和杂盐便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些都是后话,总归现在楚九辩与秦枭,是一直在一步步朝着目标行进。
秦枭抬眸看着楚九辩,也不说话,就始终静默地望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段时日以来,秦枭总这般盯着他看,楚九辩已经习惯了,因而此时便直接就忽略了那如有实质的视线,继续稳稳当当地批奏折。
然而就在这时,院内忽然传来宫人们接二连三的问安声:“见过安总军。
”
楚九辩下意识抬头,先是对上了秦枭的双眼,才又侧头看向门口。
几乎是同时,安无疾就已经脚步匆匆地踏进门来。
他面上带着焦急之色,行至秦枭面前将一封密信递给他,道:“大人,是西南来的加急军报!”
军报?
楚九辩眉心一蹙,起身行至秦枭身侧。
他微微俯身,单手撑在桌上,头几乎要与秦枭靠在一处。
但两人此刻却谁都没注意到这过于亲昵的举动,皆凝眸看向军报之上的内容。
寥寥几句,是西北军主将庞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