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日久天长(2/3)
过陛下。
但这还不算完,他回到王家之后,真正要做的事才算做成。
他会借着自己被连累这个理由,引导众人对王文耀和家主王涣之产生不满,再叫人推波助澜,王其琛便可顺理成章上位。
两日后秋风瑟瑟,阴雨砸落一地枯叶。
京中传出王家家主改换成王其琛的消息。
这消息传入皇宫的时候,楚九辩和秦枭正在批奏折,百里鸿和洪福一起去了司礼监,既是跟着他学些东西,也算是放松。
小小年纪,天天盯着奏折看可别熬坏了眼睛。
待小祥子汇报完王家的事离开后,楚九辩就道:“速度还真快。
”
“如今这王家,算是完全偏着朝廷了。
”秦枭说。
“时候差不多了。
”楚九辩抬眸看他,“准备好了吗?”
秦枭就笑:“好了。
”
楚九辩指尖轻敲了两下桌面,眸光深沉幽暗。
当夜,吏部尚书萧怀冠因吸食过量曼陀罗死在榻上。
萧家挂上了白绸,此起彼伏的哭声伴随着落雨和雷声,在长街上飘荡了整整一夜。
至此,朝中礼部尚书与吏部尚书的位置便都算是空了出来。
吏部尚书的位置不必说,楚九辩身为吏部侍郎,理所当然地补了上去,吏部郎中王毓也顺势升任侍郎之位。
刚入仕没多久的陆尧,也从员外郎升任为了吏部郎中。
如此整个吏部,终于彻底掌握在了楚九辩手中。
至于礼部,王致远在家中“管教子孙”,做主的便是侍郎陆乔波。
可他手下便是刚刚升上来的左右郎中——谈雨竹和蔡鹏。
此二人眼下也都是朝廷的人,轻松就将陆乔波的权力架空了大半。
但陆乔波没有任何办法。
而就在几日后,司礼监掌印太监洪福,洪大公公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上了早朝。
他开口便是弹劾。
弹劾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大理寺卿甄明昭与大理寺少卿甄弗,也就是户部尚书苏盛的亲家和女婿。
司礼监这半年来没做别的事,就只查苏盛以及他的党羽。
不得不说这人确实格外谨慎,司礼监查了大半年,也没真的抓到足以将苏盛打压下去的把柄。
便是洪福明知河西郡毁坏堤坝之事与他脱不开关系,也未能寻到蛛丝马迹。
因而到现在,他也只寻到了大理寺草菅人命、收受贿赂错判冤假错案等事。
这些事本来都藏得很好,但奈何洪福此人手段了得,还真叫他查出了不少。
可便只是这一半,也足以叫甄家父子再无缘官场。
“陛下,这些事都是下官一人所为。
”大理寺卿甄明昭神情坚定,“甄少卿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证据都在,没有任何狡辩的余地。
甄明昭便以一己之力抗下所有罪责,只为了保住自己儿子,哪怕这些事其实都是他儿子所为。
楚九辩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本来他也没打算将他们赶尽杀绝,他只是要大理寺的掌控权而已。
他抬眼看向秦枭。
秦枭便开口道:“甄大人可真是爱子心切。
”
甄明昭头磕在地上,重重一下发出沉闷声响:“请大人,请陛下明鉴。
这些事都是下官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无关。
”
“既如此,来人。
”秦枭道,“将甄明昭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
御林军上前,将人无声无息地带了下去。
整个殿内听不到甄明昭的讨饶声,他平静地仿佛要死的不是他,殿中也只有少卿甄弗的痛哭久久回荡。
苏盛闭上眼,面容好似瞬间老了很多岁。
他知道上位之人的目标其实不是甄家,而是他,是苏家,更是他身后的定北王。
可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让自己不要犯错,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谨慎。
他不可能背叛定北王,且秦枭和楚九辩曾经给过他离开的机会,那就是小女儿苏喜儿离京的时候。
但他没走,那现在,他们也不会再给他机会。
他只能一步步,继续朝前走去,哪怕他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未来。
甄家父子一个下狱,一个罢官,甄家也被御林军抄了个底朝天,大理寺便全权有国子监刑狱科目的学子们接手。
顾方刚一入仕,就当上了大理寺卿。
这很不妥,可朝中几乎已经是皇帝一党的一言堂,谁说也没用了。
虽说这件事没能动了苏盛本人,但却也算是折了他一条臂膀。
而且户部本来也已经不是苏盛说了算,他下面是侍郎王朋义,如今明牌的皇帝一党。
还有郎中晁顺。
晁顺此人本是依靠着邱家过活,但河西郡赈灾一事,他被楚九辩吓了个半死。
既不敢帮着邱家贪墨朝廷公款,又不敢真的得罪邱家,于是只能用自己的家底填邱家的胃口。
这一填,便填出不满,甚至仇怨来了。
晁顺算是看得明白,如今这朝中谁都靠不住,唯有皇帝一党靠得住。
因而这户部,除了苏盛以及下面对他忠心耿耿的十几位官员之外,便不再受他控制。
而且楚九辩和秦枭最近赚的所有钱,都投资到军队和军饷上面去了,根本没拨给户部,便是拨过去的一些,也都叫王朋义这个侍郎负责盯着。
因而苏盛虽还在位,却已经没了从户部牟利的机会。
这对他,以及迫切需要银钱壮大自身的定北王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定北王百里御倒是也没完全指望着苏盛,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大宁首富邱家身上。
只是最近邱家也越来越举步维艰。
先是漕运被醉梁王横插一脚,损失了七成的利益。
再之后便是南疆商队的崛起,那有过几面之缘的南疆郡主,小小年纪却已经有了绝佳的财富头脑,更有魄力和能力。
短短半年时间,南疆商队所到之处都已经挤压了邱家的商队。
他们物美价廉,还总有些南疆世子做出来的新奇玩意,加上南疆丝绸和朝廷扶持,就使得那些本来与邱家合作互通有无的商户,也都开始偏向南疆商队的货。
还有田产,被陆尧重新分给了百姓之后,邱家每月最大头的几项进账,竟都在大幅度减少。
这对从上到下都钻到钱眼里的邱家而言,实在不能忍受。
邱洪阔知道这些事与秦枭谈没用,必须找到楚九辩谈。
可邱衡几次想约楚九辩,都被人拒绝,再之后邱洪阔便也歇了心思。
从最开始,他就想与楚九辩寻个机会坐下来谈谈合作,可之后发生的事一茬接一茬,他就一直没寻着机会。
现在,便更没机会了。
看来,他与这位神明到底是没有缘分。
“伯父,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邱衡沉声道,“朝廷不给活路,咱们也该重新寻一条路出来。
”
东江王和湖广王都在暗地里分别传了消息给他,许诺只要他们上位,就把漕运的管理权重新还给他。
但只是还他一半,或者六七成,并不全都交给邱家。
唯独那定北王百里御,竟说要给他全部的漕运管理权,除此之外,盐运之事也要交给邱家。
这可比其他两位藩王更有诚意,也更大方。
如今朝廷掌握了全大宁将近三成的盐场,细盐也逐渐流入市场,价格不如最初那么高昂,却也是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