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嗣君之位,早已注定(3/3)
“臣遵旨!”李善长和徐达齐声应道,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朱元璋又叫住他们,目光扫过殿中文武百官,声音冰冷,“今日天幕之事,谁也不许外传!若是让民间知道了,引起恐慌,咱唯你们是问!尤其是你们,”他看向淮西勋贵和浙东文臣,“都给咱安分点!别想着借天幕之事搞小动作,谁敢在储位上动歪心思,咱先宰了他!”
百官连忙跪地,齐声喊道:“臣遵旨!不敢有二心!”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又看向天幕。
天幕上的字迹已经消失,又恢复了漆黑的模样,悬浮在紫禁城上空,像是在沉默地注视着下方的一切。
朱元璋攥紧拳头,心里暗道:不管你是什么妖物,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咱都不会让它成真!标儿、雄英,还有大明的江山,咱都会守住!
就在这时,朱雄英突然从朱标怀里探出头,小声问道:“皇爷爷,那个天幕还会出来吗?它会不会还说……说孙儿会死啊?”
朱元璋心里一软,走过去抱起朱雄英,用袖子擦了擦他脸上的眼泪,柔声道:“不会的,雄英。
有爷爷在,没人能让你死。
爷爷会让最好的医生给你看病,会让徐达爷爷保护你,你会健健康康地长大,将来帮爷爷和你爹守住大明的江山,好不好?”
朱雄英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手搂住朱元璋的脖子,把脸埋在他的怀里,小声道:“皇爷爷,孙儿相信您。
”
朱元璋抱着孙子,感受着怀里的温度,眼眶突然红了。
他抬头看向天幕,心里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坚定的信念取代——不管未来有多难,他都要拼尽全力,改变这一切。
他不能失去儿子,不能失去孙子,更不能让他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毁在所谓的“天命”手里。
马皇后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
朱元璋看向她,马皇后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支持。
朱标也走了过来,扶着朱元璋的胳膊,沉声道:“父皇,儿臣也会努力保重身体,不会让您担心。
儿臣会好好教导允炆、允熥,让他们成为能担起责任的人,帮您守住这大明江山。
”
朱元璋看着妻儿,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点了点头,声音坚定:“好!咱一家人,一起守住这大明江山!”
殿中文武百官看着御座前的一家人,也纷纷站起身,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虽然天幕带来的消息让人心惊胆战,但此刻,所有人都有了同一个念头——无论未来如何,他们都要跟着陛下,跟着太子,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
徐达转身离去,安排人手加强紫禁城的戒备,同时下令封锁消息,严禁任何人谈论天幕之事。
刘伯温则快步走向太医院,他知道,太子和皇长孙的身体,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李善长也召集了内阁官员,开始商议如何稳定朝堂,防止有人借天幕之事作乱。
夜色渐深,天幕依旧悬浮在紫禁城上空,漆黑一片,没有再显示任何字迹。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大明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
朱元璋抱着朱雄英,站在奉天殿的台阶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夜空。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但他不会退缩。
因为他是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是这天下的主人。
他要亲手改写未来,让他的家人,让他的子民,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父皇,夜深了,您抱雄英累了,不如先回殿内休息吧?”朱标轻声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抱着朱雄英转身走进奉天殿。
马皇后和朱允炆、朱允熥也跟了进去,文武百官也纷纷散去,各自忙碌起来。
奉天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朱元璋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大明未来的希望。
天幕静静地悬浮在夜空,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而紫禁城内外,一场关于命运的抗争,已经悄然开始。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